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2013-07-14 11:11:39)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渔父辞》草书,此帖为其代表作,字字独立,笔画刚健,结字精严,运笔生风,力量充沛,洒落圆婉,左右逢源,神韵脱颖而出。其露锋之处,一挥而就,刚毅而迅速。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与麓庵大学士书》

   书此卷为纸本,草书,纵 35.8厘米,横 329.6厘米,巙巙内容是康里为麓庵大学士录唐颜真卿述张旭的笔法一文,书于至顺四年(1333)。书法用锋灵妙,流畅圆秀,有王献之、米芾草书遗意。该卷有明项元汴、清曹溶、宋荦、乾隆内府等主要藏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下面是我临摹的《 渔  父  辞》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下面是我临摹的《与麓庵大学士书》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与麓庵大学士书原文较长,我临摹的是《三希堂法帖》的内容。

     原文:公乃当堂锯床,而命仆居乎小榻,乃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言其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乃曰:“夫平为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九丈每令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乃笑曰:“然”,又曰“夫直为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均为间,自知之乎?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密为际,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筑峰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踈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峰为末,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末以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力谓骨体,子知之乎?":“岂不谓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轻转谓曲折,子知之乎?":“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决谓牵掣,子知之乎?":“岂不谓牵掣为撇,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长史曰:“然"。又曰:“补谓不足,子知之乎?":“尝闻于长史,岂不谓结构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损谓有余,子知之乎?":“尝蒙所授,岂不谓趣长笔短,长使意气有余,画若不足之谓乎?”曰:“然”。又曰:“巧谓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形)而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乎?":“然"。又曰:“称谓大小,子知之乎?":“尝闻教授,岂不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长史曰:“然,子言颇皆近之矣。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凡庸不能辩言所不能。尽世之学者,皆宗二王,元常颇存逸迹,曾不睥睨。笔法之妙随尔雷同。献之谓之古肥,旭谓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功趣精细,殆同神机。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于学钟,势巧形容,及其独运意踈字缓,譬如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犹逸少之逮元常。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者画龙也。手虽不习久得其道,不习而言必慕之颠(?),傥著巧思,思盈半半矣。子其勉之。工若精勤,悉自当为妙笔。”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传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齐于古人。" :“敢问长史神用执笔之理,可得闻乎?"长史曰:“予传授笔法,得之于老舅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问于褚河南,:‘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于古人。但思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予遂铭谢,逡巡再拜而退。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鲁公此文议论精绝,形容书法要妙无余蕴矣。今之晓书意者,盖莫如公。所以及此至顺年三月五日康里巙为麓庵大学士书。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临十七帖》是康里巎巎节临晋代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五帖。帖前楷书题签“康里承旨巎”。无题跋。
    此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后楷书小字)去岁在上都时所临,殊未能得其万一耳。康里巎记。
  下钤“子山”朱文印。鉴藏印钤清宋犖“宋犖审定”一方。
  此帖为淡蓝色纸本,纸质坚凝,字体修长,笔画遒媚,转折流便,技艺娴熟,于迅疾的书写中既体现出王羲之草书的秀媚洒脱,又不失临者本人的稳健风格。

 临摹并欣赏康里巙的书法

    诗书卷之《李白古风诗卷》纸本 35.0X63.8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历代书法资料库 

释文: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馐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康里巎(1295-1345)元代书法家。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今属新疆)人,蒙古族。史传多作康里巎巎。三十五岁为礼部尚书,监王内司。顺帝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提调宣文阁崇文监。正书师虞永兴,行草师锺、王。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忠。真书学虞世南,行,划书圆劲流便。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康里巙的书法确实是写得神采飞扬,像雄剑倚天、又像长虹驾海,在境界和气韵方面都不亚于赵孟頫。方孝孺称:“康里公如鸾雏出巢,神采可爱,而颉颃未熟,善悬腕,行草逸迈可喜,所缺者沉著不足”。康有为推崇他“奇崛独出”。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也说他“笔画遒媚、转折圆劲,名重当代”。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临十七帖》 、《柳宗元梓人传》、《十二月十二日帖》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