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爱情与做爱

(2014-08-02 16:04:39)
标签:

东直门医院男科

王彬医生

曹红蓓

中国新闻周刊

七夕

分类: 杂谈--Opinion

http://s7/mw690/001GENyXgy6KVHfh7E216&690
爱、爱情与做爱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在这样一个浪漫日子里,一如既往有许多先生,独自或在太太的陪伴下就诊男科,希望修复或提升他们的性能力,提高男女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维护现有的亲密关系。作为专业的男科医生,我们确实成功地帮助了一些男士,也因此,我们曾骄傲地宣称“男人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男科医生思考男人下半身的问题”。言外之意,男科医生似乎更了解爱的真谛。可是,当我们更加严谨地表述时,这句话就变成了:“男科医生也许更了解与做爱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下图)。

http://s16/mw690/001GENyXgy6KVII7V3pff&690

    至于爱和爱情,我想那是男科专业领域之外的课题。目前我读过有关爱情最简明,且最认同的文章是曹红蓓女士发表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的《最强爱情》。文章如下,和大家分享。

 

最强爱情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曹红蓓

 

    爱情那么重要的心理现象,却少见一本正经的心理学研究。对于爱情,理科背景的心理学家纷纷表示,没法弄。但还是有人在如此小众的领域里努力为人类提供了卓有价值的爱情数据,比如爱情能持续的时间不超过5年;90%以上的人曾被自己挚爱的人拒绝或抛弃,有更多的人拒绝或抛弃过挚爱自己的人;超过80%的男性在痛失所爱时动过杀念……


    思辨仍是迄今为止解释爱情的上位视角,而前边的调查数据可以作个旁证。在诸多的思辨流派中,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对解释爱情而言可能是最强有力的。这些理论中一些基石一样的概念,放诸爱情,普通人也能理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爱情关乎生死,不止文学,心理学也这么看。强烈的爱情一定是以“共生”作为开端的。所谓动情,即冲破自我疆界,完全奔向对方,仿如精卵相逢;所谓坠入爱河,即浸没水中,眩晕温暖,呼吸亦不必要,依稀回到子宫。共生的体验总是令人着迷,无论是跟母亲、跟爱人、跟革命、跟宇宙,都是人类真正无所惧的狂喜时刻,也是我们的死亡练习。自我意识可能是一个诅咒,除了人类,所有生物都不用知道自己有多孤独无力,幸好有共生,让我们感觉这诅咒暂时消失了,一霎就像花草和小马一样强壮。

 

    为什么先要回到子宫呢?是为了再生长一次。为什么要再生长一次?因为有缺失的自体要修复。一般讲人心理的诞生是在3岁左右。自体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生命极早期(出生后两个月左右)生活在一个无反应的环境中,就会有一个先天的自体缺陷,这个缺陷的修复有三次合法机会:第一次,可以在三岁以前,通过妈妈的“镜映”来修复,或是在三到六岁,通过对养育者的“理想化”来修复,这是第二次机会,如果两次都错过了,还有一次,就是在不定的时间里,通过找到“孪生自体”,也就是和自己很像的另一个自己来修复。拥有完好自体的人,才能具有信任与依赖别人的能力。所以,先是一个伟大的共生作为心理孕育期,接下来才有可能开启一次自体修复的冒险旅程,让人的心理新生出血肉甚至骨骼来。如歌中所唱,“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见你”。好的爱情会让人有重生的体验,这是真的。


    遇到强烈的爱情意味着遇到一次自体修复的机会。如果是没开口的单恋,就表示冰冻了这次机会,放弃修复,抱残守缺。表白为什么可怕?因为假如不成功,就意味着重演生命极早期的无反应模式。要么飞,要么死,爱赌的人才会宁愿一试,更何况有些人明确知道如果表白肯定是作死。所以不可以不分状况就鼓励人家大胆表白。

 

      母亲是婴儿第一个自体客体。爱情中的人都假定爱人的反应该如自己预设的那样,甚至不用张口对方就知道,如同我们是婴儿时对母亲的要求。如果对方做不到,我们就表现出自体受挫后的自恋性狂怒,这种狂怒的极致就是杀掉对方或自己。所以失恋的最大危险是自体崩溃,感觉死了一半,好几年缓不过气。


    爱情的表白太可怕,择偶表白不可怕。爱情和择偶是两件事,很多累觉不爱的人以更简约的进化法则成功择偶。丑陋但活着,好过为了自体完美而再冒死去的危险,好像周润发差点为陈玉莲死掉,最终选了陈荟莲一起活下去。


    每个人自体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选择的自体修复方法也不同。自体修复的三种方法,镜映、理想化、孪生,它们对应着爱情的不同理想,也就是不同的“菜”。镜映者的菜,是找一个能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人;理想化者,要找一个英雄或女神;孪生者,需要一个灵魂伴侣。同样因此,有的人不在乎对方跟自己一样,“我不可能爱上他,因为我们太像了”,这话有两个可能,要么她不需要孪生,要么她不敢冒险去修复;有的人不在乎对方能镜映自己,“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懂我,但……”;有的人不需要一个英雄或女神,“你很优秀,但……”


    在三种修复模式里,最猛烈的一种,当属孪生型。求孪生的人,大概小时候未曾得到一点点镜映或理想化的经验,对他们而言,修复的机会,仅剩一席。志摩般的情圣要找的是孪生自体,宝黛则互为孪生自体。法国片里的爱情有很多都是此类,《戏梦巴黎》用龙凤胎乱伦把孪生爱情完全表征了。生活中虽然没有什么比美少年之恋看起来更像孪生,但孪生绝非指外貌、年龄、性别这些生物属性,很多孤独的小孩最初是从祖父母那里得到孪生的体验,所以祖孙恋的两人也有可能是孪生型的爱情。
 

    好爱情意味着烂自体,泄气么?像氧气一样需要着爱情意味着在小时候没吸到足够的情感氧气。你在爱情里要的越少,你的自体越完整。没故事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作为自体得救的最后机会,爱情很高级,但并不比择偶高级。爱情源于修复的本能需要,择个偶然后带着灵魂和疼惜对方的心好好地生活下去却需要一个胜任的母亲和一项真正的能力——爱的能力。(曹红蓓)

 

心理咨询

    1.爱、爱情与做爱

    2.《我家有妻,性欲如虎》——向潜意识迈进

    3.为什么晚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