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一中 课题论证
(2012-04-06 05:49:57)
标签:
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题论证白城一中教育 |
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
白城一中
【编者按】
《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个案研究》是景民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的子课题,由白城一中应征实验学校申报承担。实验学校白城一中组建19人组成的课题组,盖雁校长担任组长,尹钟祥、于景魁任副组长,课题负责人尹钟祥,实验教师均为语文组老师。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二级子课题,所承担的二级子课题具体内容如下:盖雁——《“少教多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尹钟祥——《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效率评价研究》;于景魁——《高中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任丽霄——《实施“少教多学”与高中生学习自主性研究》;侯志洁——《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李淑艳——《高中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孟繁荣——《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丛连梅——《“少教多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研究》;王丽敏——《高中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刘坤——《“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在高中古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董锐——《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杨永强——《实施“少教多学”与培养学生个性化语文能力研究》;赵晓峰——《“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张晶——《实施“少教多学”与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梁昊——《高中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李东旭——《实施“少教多学”与高中生学习自主性研究》;孙阳——《“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李心平——《高中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拱瑞——《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一、子课题的意义及价值
“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在高中新课改中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实施“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应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课题研究工作拟在此前学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由校长和教师共同组成课题组,以全校为样本,以实验班为重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探索普通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并借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校本发展服务,为国家课题的研究尽力,进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个案案例。此课题拥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白城一中实际的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拟从不同角度切入分列若干个二级子课题,其中有教学管理层面的“‘少教多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和“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效率评价研究”;有课堂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研究”、“‘少教多学’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和“高中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有其他方面的“实施‘少教多学’与高中生学习自主性研究”、“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少教多学”不仅为师生在思想上认可,而且能自然地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少教多学”的常态化,即研究重在行动,重在解决本校存在的有悖于“少教多学”思想的实际问题。拟解决的思路是,进一步提高全校语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绩效评价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教法”与“学法”研究,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外资源,加强“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设”,让课题研究者既能把握“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真谛,又能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具体“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打造一节节精品课,积累一个个课例着手,求真务实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边总结,在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地提升自身语文专业发展的水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扭转“多教少学”弊端,最大限度地在更多的课堂上实现“少教多学”,以促进不同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教学和高考“双赢”,并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梳理出具有典型个案价值的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⑴实施步骤:
①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设计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等(2012年2月)。
②实施研究(2012年7月—2015年1月)按既定方案实施,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完善方案等。
③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完成研究报告,申报成果验收等。
⑵阶段目标:实践上,不断促进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理论上,有计划地总结研究成果,适时完成反映阶段成果的论文《“少教多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生态环境建设》、《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效率评价研究》、《“少教多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少教多学”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少教多学”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和《实施‘少教多学’与高中生学习自主性研究》等。
⑶最终成果:《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个案研究报告》。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校长盖雁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等职,多次承担全国或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成果获奖;力主科研兴校,多次被表彰为实验学校模范校长;有多部论著发表,2002、2006年两次被命名为省教育科研型名校长。课题负责人尹钟祥兼学校校报和网站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学部委员;曾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王光龙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和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有多项成果获奖;主持的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校办写作学习报在普通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于2011年被表彰为吉林省教育科研优秀项目;有多篇论文和编著发表;1995年,被省教委、省教育基金会表彰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02、2006年两次被命名为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于景魁,硕士研究生,是省骨干教师、省高中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学部委员,多次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子课题研究活动,成果见诸《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等报刊。其他课题组成员“老中青结合”,多有连续参加语文课题研究的经历和成果。
五、子课题的组织机构
此项研究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课题领导小组由校长盖雁担任,教科所所长尹钟祥和语文教研组组长于景魁任副组长,其余课题组成员为任课语文老师。课题组全体成员拟从学校教研环境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不同视角切入开展研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最后主持人统筹。学校教科所负责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学校坚持科研兴教,多次受到党和政府表彰,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为中国的教育发展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人民日报·雄起瀚海的白城一中》);现为省示范性高中、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表彰的“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瀚海猎猎大旗红——吉林省白城一中校本发展纪实文集》列入“中国科研兴教丛书”,《教师绩效评价——白城一中“以评促改”的实践与思考》、《聚焦教育评价——白城一中校本发展纪实文集》和《高中语文导学——白城一中教研成果选》列入“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丛书”。围绕语文课题,学校连续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积极参加全国中语会活动。此次校长领军并承担研究项目,学校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对课题研究给予充分保障。
●盖雁校长、尹钟祥老师的《校办写作学习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载《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1期。
●吕妍老师的《“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由生物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想到的》载《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1期。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少教多学”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追本溯源,自古有之。先秦时期,孔子就曾对此有过非常明确的阐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此外,《学记》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阐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两段有关教育的论述,都明确提出了“少教”,皆认为教师的任务是“道”、”强”、“开”,切不可“牵”、”抑”,尤其不能事事都“达”。分析其主旨,就是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即“道”、”强”、“开”,而不是事事都替学生想到了,相反,应该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与自己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直至悟“道”,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教育发展到近现代,”少教多学”思想得到了人们更为深刻的认识。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指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的观点再清楚不过,教师不应该剥夺学生思考进而发现真理的乐趣,而应该引导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扬主动性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此思想也给出自己的观点:“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是为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的观点,与今天我们所追求的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继而达到不教而教的观点几乎完全相同。
现代的“少教多学”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研究较早,上世纪四十年代初,Richard Livingstone爵士提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不应该是教师教授的知识量。这种思想其实与后来的深度学习一脉相承,也为今天我们的“少教多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探究教学的倡导者施瓦步于1961年在哈佛大学提出“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同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够象科学家那样探索知识,摒弃一直以来那种学生完全由教师进行灌输的教学方法。这种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素质,这种提法,也与今天我们的“少教多学”教育思想有着本质的联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新加坡是“少教多学”理念执行比较好的国家,为解决李光耀内阁倡导儒家伦理教育带来的弊端,新加坡政府于2004年明确提出“少教多学”的理念,从最初的三十所学校,到后来全民性的教育改革,“少教多学”在新加坡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少教多学”的改革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圣婴女校(大巴窑)通过分组的方法让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从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华民小学通过开展“交流母语”项目,让学生学习不同种族的语言,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交流,以此来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融;中正中学重视向学生介绍前沿科技,让学生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落伍,同时努力以一种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蒙福小学组织学生通过旧物义卖为动物保护协会捐款,通过了解动物保护协会、与动物交朋友、设计标语、组织安排义卖活动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它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力图通过创新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塑造学生性格。“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而这正是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最本质的初衷。教育的意义由此而生。
目前,国内关于探讨“少教多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多达十余篇,其中王海平发表在《世界之窗》2010年第9期的《新加坡倡导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国内学术刊物对新加坡实施“少教多学”的介绍,他在文中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陈曦的《“少教多学”——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视角
纵观国内的学术研究,大家对“少学多教”普遍持支持态度并且对它的实施前景也表示乐观。但是,在对新加坡实施情况的具析之后,如何将此与中国的具体教育情况进行结合,仍然有待于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双向的探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对理论修改。
除了在理论上进行积极地探索,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1.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实验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3.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
其核心是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以上三所学校的改革都是整体推进、持续进行的。三所学校都曾是农村薄弱初中,他们的改革始于新课程改革之前,但是一方面他们的改革体现了新课程的方向,另一方面新课程也为他们的改革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所以他们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每天都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和学习者,为我国更好、更全面地实施新课改、贯彻“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相信这样积极地探索必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吹来一阵春风!
从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少教多学”是在大家看到传统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弊端后,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研究学者认为”少教多学”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改进与成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