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聊斋志异·绿衣女》
(2016-08-27 16:10:49)
标签:
情爱绿蜂民歌谢谢 |
我读《聊斋志异·绿衣女》
原文:
于生名璟,字小宁,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忽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人,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固诘里居。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于心好之,遂与
白话故事(我的译文):
山东益都书生于璟,字小宁,宿居醴泉寺里读书。一天夜里,于璟正在琅琅诵读,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女子夸赞声说:“于相公读书真勤奋啊!”于璟念想:深山中何来女子?还在疑惑间,女子已推门进来,说:“好用功啊!”于璟惊讶地站了起来,看那女子,身着绿衣长裙,容貌、举止美妙无比。因而判断她并非世间之人,便一再追问她家住哪里。女子说:“先生看看我的样子,不会是吃人的什么怪物吧,何劳寻根究底盘问底细呢?”于璟心里是很喜欢她的,便和她一起上床。他解开女子的罗襦,感觉她的纤腰不足一握,羸弱可怜。更漏将尽时,女子起来,飘然而去。此后每夜必至。
一夕,两人斟酒共饮,于璟从女子谈吐间听出她颇通音律,便怂恿她说:“卿的声音娇柔细软,若能歌唱一曲,定会让人销魂。”女子笑着说:“那更不敢唱了,怕销了先生的魂啊!”于璟执意请她唱,女子说:“我不是小气吝惜,是害怕被别人听到。先生一定要听,就请容我献丑;可是只能很小声地唱,表示意思就行了。”于是,她用脚尖轻轻点击脚凳,打着节拍,唱道:“树上乌臼鸟,嫌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歌声很细,微如蝇鸣,刚能辨听;而静心细听,宛转滑裂,满耳愉悦,心旌摇动。歌毕,女子开门查看外面,说:“提防窗外有人。”又出去绕屋环顾一周,才回进屋来。于璟说:“你怎么这样胆怯多疑?”女子笑着回答说:“俗话说‘偷生鬼子常畏人’,就像是说的我啊。”一会儿睡下后,女子忧郁不乐,说:“今生的缘份啊,竟然到此为止了吗?”于璟忙问缘故,女子说:“我的心蠢蠢跳动不安,只怕是我的福分尽了,祸患即将临头。”于璟安慰她说:“心动眼跳,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何至于说这种话呢?”女子才稍稍宽心,二人床上再续绸缪。
更漏已尽,天将亮了,女子披衣下床。刚要拔开门栓,踌躇着返回来,说:“不知什么缘故,总是心怯。想求先生送我出门好吗?”于璟便起床,送她走出门外。女子说:“先生站在这里看着我离开;等我翻过墙去,你再回去。”于璟说:“好的。”看着女子转过房廊,直到空寂无人。
正想再回去睡觉,听到了女子急切的呼救声。于璟奔跑过去,四下里看并无人影,辨听声音,像在房檐上。他抬头仔细察视,看到一个大如弹丸的蜘蛛,正在博击捕捉一只小虫,小虫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叫声。于璟挑破蛛网,除去缠裹在虫身上的蛛丝,原来竟是一只细腰绿蜂。绿蜂已奄奄一息,即将死去。于璟将绿蜂带回房中,放在桌上。过了好一会儿,绿蜂才慢慢苏缓过来,开始爬动。它慢慢爬上砚台,投进砚池,用自己的身体饱蘸墨汁,从砚池出来爬在桌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移动着身体,写了一个“谢”字。然后,频频展动双翼,穿窗而去。
此后,女子没有再来。
读后记:
发生在槛外寺院里的爱情故事。绿蜂变化的绿衣女爱书生于璟勤奋苦读,于璟爱她婉妙无比。夜夜必至,“不怨綉鞋湿,只恐郎无伴”,绿衣女爱得那么痴情。然而,心跳不安,如她所料,祸患将至,福分尽了,代表恶魔的大蜘蛛险些要了她的性命。从此,美好的情缘就断绝了。
绿衣女的唱词:“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是首情爱民歌,前两句说,树上栖息的乌臼鸟不等夜尽就啼叫,哄骗我离去,欢会的情人就分散了。后两句说,我夜里来,不怨怪草上的露水打湿了綉花鞋,只担心郎君夜里无人陪伴。乌臼鸟,形似燕子鸟,黑色,长尾,体较乌鸦小,乌桕果为其食物之一,叫声“架架咯咯”,黎明即啼叫,故别称有“催明”,“唤起”等。南朝乐府民歌有《读曲歌》:“打杀长鳴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也是讲乌臼鸟黎明早啼,惊醒情人团聚好梦,所以长鸣鸡,乌臼鸟都该打杀。绿衣女的唱词正好表达了她对于璟的爱恋深情。
绿衣女将俗话的“偷生鬼子常畏人”比喻自己,可见她曾有一个可怕的过去,虽然险恶去了,得以偷生,但时时处处需要谨慎。所以,她非常小心,不敢唱歌,蝇鳴般细声唱了,也要出门环顾一周,害怕有人发现。然而厄运还是来了,要不是于璟搭救,险些葬身蜘蛛之口。
绿衣女精通音律,唱歌时的形象娇憨可爱,她用莲钩似的小脚脚尖在踏足凳上一下一下地点击,使婉转滑裂的歌唱始终和着节拍,这是生动描写之处。可怜古代女子,为符合社会病态审美心理,大多被人为地缠裹成小脚,标准的被称为“三寸金莲”,因脚弓高高隆起,也被形象地叫做莲钩。就是这样的莲钩小脚夜行露草路上,不辞辛苦,不怨綉鞋打湿,其情确实堪赞。被搭救的绿蜂感谢于璟的救命之恩的描写非常感人,奄奄一息的小绿蜂一旦生命苏缓过来,倾尽全力,慢慢爬上砚台,用整个身体投进砚池,饱蘸墨汁,在桌上爬动,写下一个“谢”字,这个“谢”字来得不易。可见天地之间,有生之物皆有情感,这情字最为感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