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的美女,人们首推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扬名的西施、昭君、貂蝉、玉环为代表。这四美是古代美女中的极品,是人们欣赏女子之美的终极享受。
古人对“美女”的评价,既有出于面容、身姿、体态等天然美感方面的要求,也有对于女红、妇道、孝道的要求。天然长成的容颜,通常得符合大多数人对美的认同,甚至是所有人的认同,唯如此,才能称为“美女”。
活在今天的我们,每天在各种场合下都会听到人们对不同年龄段、姿容各异的女士皆称“美女”、对一切男士均称“帅哥”。是否真的是“美女”、“帅哥”,其实每个人心知肚明。尤其科技手段如此发达,男女互变都非难事,丑小鸭变天鹅也不再是天方夜谭,满世界都是人造美,天生丽质的真正“美女”就更加显得可贵。所以,听到别人称呼自己“美女”、“帅哥”没什么可乐的,那只能理解为客气的寒暄话,等同于七八十年代称你“同志”,等同于老外称你“女士、先生”,而绝非对“美”的客观评价。
看一个人,尤其是女人,从头到脚都美的才算得上美,缺一不可。乌黑发亮的头发;柔和小巧的脸蛋;大而明亮的眼睛;新月般的眉;挺直俏丽的鼻;嫩红的樱桃小嘴;整齐洁白的牙齿;纤细而柔软的手指;圆润而充满弹性的手臂;弱柳般纤细的腰肢;雪白的肌肤;似水的眼波;婉约的韵致……
能满足上述全部标准的美女,绝对是十万里挑一、千万里挑一的极致美景,是令所有人过目难忘众口一辞的人间美色。
女子如能满足十之二三者,应是一般姿色,人海里一捞一大把的那种;
能满足十之四五者,应是中等姿色,当得了一般学校、工厂的“校花”、“厂花”之类吧;
能满足十之六七者,已是中上等姿色,参加如今的区域级、国家级选美比赛应该没问题;
倘若满足十之八九者,一定是“世界小姐”、“环球小姐”了。
在主流版本的传说里,祝英台是1600多年前东晋末年浙江某县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女。她美丽聪颖,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才女。因求学心切,说服父亲同意后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三年的求学生涯里,同班男同学梁山伯跟她住同一个宿舍,“日同桌,晚同床”,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竟然一直没有发觉她是女孩,这太不可思议了!每次读这一节,都觉得祝英台的“美丽聪颖”是经不起推敲的。
学过生理常识的同学都知道,从儿童成长为青年,男孩的外形特征为:身材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肩膀宽阔,骨盆相对狭小,身体呈明显倒三角形;女孩身材相对矮小细巧,线条柔和,肩膀较窄而骨盆较大,呈正三角体形。嗓音也有显著区别:男孩经过变声期后,童音消失,声音变得浑厚低沉;女孩的声音则是尖而细的,有的甚至仍保留着娃娃音。
出门求学时,祝英台14岁,毕业时是17岁,刚好处于青春期的变化中。经过“女大十八变”后,她肯定还是没有变美丽。因为她没有变出细巧曼妙的身姿、脆细悦耳的嗓音、女性独有的S曲线、绵柳般的腰肢,甚至天生就不具备细腻幼滑的肌肤和柔荑般的手指。可以不客气地说,一个中等姿色女子该有的容貌她都不具备,岂能奢谈“美丽”!否则,凭借其中任意几点就一定能令任何木讷的傻小子发现——“他”不是“他”,而是“她”!是美丽而且可以追求的“她”!
可见,祝英台不是云鬓花颜,娇媚秀丽的漂亮姑娘。相反,她应该是个大大咧咧、性格爽朗粗犷、身材普通、相貌粗鄙的假小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