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信仰看中美两国人的人生态度
(2009-03-02 04:27:59)
标签:
温迪杂谈美国生活道德宗教精神领域人生观中美文化 |
分类: 杂谈 |
注1:以下是我个人的肤浅看法,但是,如果有人愿意站起来为中国道德复兴做点事情,我愿意加入你们的行列。
注2:
很多朋友在留言里谈到只要有信仰就好,我完全同意,有信仰你的生活会充实,但是个人认为信仰和宗教是两回事,宗教解答生死的问题,信仰未必....另外我这篇小文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从未敢哗众取宠谈论人生本质,我只是就现象谈现象.请别误会.
相信和美国人打过交道的中国人普遍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美国人相对乐观,积极和简单。简单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积极乐观是我深有感触的。从前段时间那对被裁员夫妇的来信到每个周末和老公去教堂,感受当地人在经济危机下仍然面带微笑并慷慨解囊的帮助无家可归的人。我经常在想是什么让美国人对人生如此积极和感恩?又是什么让中国人很容易消极悲观?这个话题很大,很复杂,我无法做深度分析,我只能从我个人的肤浅看法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人对人生态度的不同。简单的做个比较:
佛教第一件事就是让人认识三世因果,让人知道人生八苦(生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苦)。所以对很多不十分了解佛教的人来说,佛教是消极的,人生是苦的,一切都是因果,认命吧,这是很多中国人甚至是佛教徒本身对人生的认识,或者叫误解。(后面会解释我的想法)
而基督教让人接受的是:上帝创造人类和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但是上帝同时又给了人自由意愿(free
will)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生的方向,所以人会犯错,会迷失。后到新约,上帝把他的唯一的儿子耶酥派到人间来拯救人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血和身体替世人赎罪。所以,在这个由宗教形成的国家,人的出发点是感恩和惜福。遇到困难人的想法是“We
do what we can , the rest is up to
HIM”(我们做我们力所能及的,无法控制的由他去解决)。这在面临人生困境时起到很大的解脱和信念作用。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教堂之普及。每个城市,社区都会有很多教堂,每个周日人们都会自发的去教堂,在那里牧师会把圣经和人生结合起来教人向善。形成一种社会道德教育的普及。这或许就是美国人的人生观里的积极乐观和比较有修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用我老公自己的话说:"American
are far from perfect,but there is inherent desire to pursue a
higher level of spiritual
self)
回过头来,我想说,通过我对佛教的肤浅认识,其实佛教是非常积极和智慧的。看过《了凡四训》的人一定知道什么叫“命自我立”其实命可改,厄运可避。只可惜中国的寺庙只让人进去烧香,拜佛,捐钱和为已故的人做超度。而用于教人向善,弘扬良知的社会道德教育的功能却在丧失。这不可不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损失!人们开始误解佛教,精神领域变的空虚无度,道德开始沦丧,人性开始腐败,在对家庭的忠诚和背叛之间开始迷离方向。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我的小侄儿才7岁,我不想让他在中国接受这样的熏染。我想带他出来,可是又有多少孩子不能出来?所以我们中国人能做的是需要普及道德教育。换回中国人两千多年的道德良知教育。因为,当人们的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时候,而精神世界却无法齐头并进,这只能让这个社会演绎出更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