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保护伞”——爱孩子,不要宠孩子

(2009-08-04 20:40:25)
标签:

宠爱

溺爱

适度

教育

原则

育儿

分类: 昕儿的2008

    自从家里有了孩子,“保护伞”也应运而生。充当“保护伞”角色的,一般都是爷爷奶奶之类。俗话说隔代亲嘛!这老人就是宠孩子,在孩子面前简直毫无原则可言。我家的那把“保护伞”——昕儿奶奶也是令我大伤脑筋。

    前几天一直下雨天气比较凉快,有一天上午昕儿吵着要吃“小棒冰”(可爱多小蛋筒)。她是不会跟我提这种要求的,知道我不会满足她。她就开始跟“保护伞”正在烧饭的奶奶磨蹭:“奶奶我要吃小棒冰,帮我拿呀!”我说:“又不热,吃什么小棒冰,要肚子疼的!”人家才不理我,继续磨蹭:“我就是要吃小棒冰,奶奶快拿呀!”边说边开始装着哭腔,我看着真是冒火,恨不得打一个屁股。可是昕儿奶奶满口答应:“好的,奶奶帮你拿。”盖上锅盖,真的就去冰箱拿了一个蛋筒。我真是气晕了,等小蛋筒一到昕儿手里,我就一把抢了过来,坚决不给她吃。可是昕儿不干,“哇”的一声又去求救奶奶了。于是,蛋筒马上又回到了昕儿手里,我还被数落了一通:“你们就是要和小孩子开玩笑!”幸好,昕儿还是怕冷的,所以她只吃黄色的蛋卷,奶油全是叫别人吃掉的。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觉得心里很憋气,长此以往,昕儿就养成了坏习惯,只要在爸爸妈妈那里要求满足不了,就去奶奶那里实现,反正奶奶是“保护伞”,是顾着她的。这样导致昕儿有时很不听话,一不顺心就装哭腔,偏偏奶奶是最容不得她哭的,所以她一定要达到目的才罢休。

    昕儿吃饭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困扰着我。要她自己吃吧,她宁愿不吃;喂她吃吧,又特别慢。有一次中午,我狠狠心不喂她吃,想等她饿了自己吃。我的目的是,让她尝尝挨饿的滋味,以后懂得来自己吃饭。到了午觉睡醒,她还真是饿了,于是把中午的饭碗给她自己吃,很快吃完了。中饭可以等到下午吃,可是晚饭等到什么时候吃呢?哎,难不成半夜爬起来陪她吃饭吧!所以目前昕儿还是让我来喂饭的。昨天吃中饭时,一边在看喜羊羊。我嫌她吃得太慢,便警告她再吃得慢就把电视关掉了。谁知她不吸取教训,依然把饭包在嘴巴里不去嚼,就一直这么包着包着,我真是来气,一下就把电视关了,并对她说“吃完饭就继续看。”这下昕儿真的快了一些。奶奶接替我喂饭,昕儿要求开电视,奶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奶奶也在不停地说“吃快点!”我坚持的原则被昕儿奶奶这么一搅,没有一点效果了!这保护伞还真是令人伤脑筋。

    最近,昕儿迷上了一个动作——坐在奶奶的肩上,用脚勾住脖子。她是从来不要我这样的,因为奶奶每次都满足她,所以她也乐此不疲。每次当我看到她两只小手抓着奶奶的头发或是在肩上一摇一摇时,我真是看不过去,便赶紧把她抱下来。可是她还在那蹬脚,要求“再来一次就好了”。“不行!”我脱口而出。可是那里奶奶又开始保护策略“好好好,再来一次”一会儿工夫,又坐到了肩上。昕儿还是说话算话的,这次坐了一会儿就要求下来,我心里还气得过一些。

    “保护伞”在我看来,等同于“溺爱”。可不是嘛,有了保护伞,孩子变得任性;有了保护伞,孩子会不达目的不罢休;有了保护伞,家里便没有了原则……我知道,保护伞的前提是“爱孩子”。但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理要求,这真的和溺爱没有什么区别。孩子不听话,就要接受教育甚至批评,难免要哭的。哭是一次教训,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以后她会提醒自己以后该怎么做。如果在教育孩子之前出现,这把保护伞就是溺爱孩子的伞;但是如果在教训孩子之后出现,安抚安抚孩子,再次提醒她,我觉得这样的保护伞也是需要的,毕竟家里不能全部唱白脸,还得有人唱红脸。

    总之,孩子是要教育的,如果保护伞撑开宠着他,只会适得其反。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脾气都很倔,达不到目的不罢休呢?我想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家里人太过宠了。每一个家长都要记住:爱孩子,不要宠孩子!

    当然孩子还小,我们使用的方法不能太生硬,不能过分严格。最好的方法是在他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怎么奖励?也许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的效果要超出一个好吃的食物,一个好玩的玩具。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就要让他知道他错了,必要时甚至应该让他为他做错的事付出小小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原则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昕儿语录1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