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精神病
精神病属祖国医学癫狂范畴,血瘀证为临床常见证型之一,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有效,尤其于服抗精神病西药的同时,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疗效。
1
病因病机
癫狂证之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总括起来不外乎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犯,气血结阻。而这些因素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均可导致血瘀证。如气虚致瘀,多见于慢性精神病人,病程日久,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的运行可因之而迟滞;气滞致瘀,精神病人因七情内伤,使气机受阻,气滞则血滞;血热致瘀,为邪热侵入血分,邪热与血相互搏结,或血溢于脉外而成;血寒致瘀,多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此时脏腑
俱虚,阳气衰减,血失温煦,血流缓慢而滞塞;痰热致瘀,恚恨恼怒,忿忿于心,心郁生热,灼津为痰,痰热阻络,而痰血互结,热扰心神。
2
临床见证及治疗原则
2.1
临床血瘀常见证型
(1)气虚血瘀证:情感淡漠,面色萎黄或暗滞,倦怠懒动,寡言少语,呆若木鸡,独居一隅,思维贫乏,傻笑自语,自责自罪,少寐易惊,怔忡健忘,妄见妄闻,舌苔薄白,质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沉涩。
(2)气滞血瘀证:抑郁不乐,多虑善思,哭笑无常,恶态重重,情绪不稳,烦燥易怒,语无伦次,妄见妄闻,妇女多在经期病情波动,舌红紫暗,或有瘀斑,苔白,大便干燥,脉象弦涩,或弦细。
(3)邪热与血搏结证:病人发狂,言语错乱,奔走狂吼,甚或骂詈不避亲疏,狂妄歌笑,舌黯红干燥,脉数疾或数滑。
(4)
痰血互结,热扰心神证:狂躁不安,殴人击物,夜间发作或夜间加重,舌苔黄、质红绛,脉数,或弦滑数。
(5)寒凝血瘀证:情感淡漠,孤独退缩,思维贫乏,呆滞少神,懒散嗜睡,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多微细。
2.2
血瘀的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上述形成血瘀的原因,应分别经予益气活血化瘀,理气活血,调气破血,泄热破瘀,泻痰火破逐瘀,温阳活血等治法。因形成血瘀并非单一原因,故治疗上常常是多种治法并用。临床上尤应注意分清虚实,新病久病,初病体壮实者,治法宜猛,不可缓图留邪;久病者,治法宜缓,不可过伐以伤正。另血虚者应侧重于和血化血,血实者应侧重于破血能瘀。
(
2)症状治疗:血瘀症状虽多,但在具体病人应抓主要症状,不必面面俱到。
(
3)针对性治疗:精神分裂症、周期性精神病及其他精神病等,皆宜在中医辨证的前提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3
常用方药介绍
近年来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精神病的报告颇多,除运用古方如癫狂梦醒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外,又涌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活血化瘀方,如东北三省协作组(1)的活血主方(大黄、香附、桃仁、当归、川芎、赤芍)治疗精神分裂症,周期康氏(2)的四味达营汤(三棱、莪术、大黄、赤芍)治疗周期性精神病,山西朱好生氏(3)的猪心血丸治疗癫狂,杨培泉氏(4)的活血化瘀方(三棱、莪术、红花、桃仁、丹参、大黄、大枣、牛膝、甘草)治疗经期癫狂等方,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根据精神病的特征,将笔者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药介绍如下:
当归:为生血活血之主药,又能宣通气分,使气血各有所归;其性能升能降,内润脏腑,外达肌表;于活血化瘀方中酌配以当归,往往能起到祛瘀生新而不伤正的作用。如对肝郁血虚之脏躁,我常以当归散合甘麦大枣汤为治,收效良好。
生地:最善清热,有凉血、化瘀血、生新血之功,治狂病日久,耗气伤阴,虚火上炎,临床选用二阴煎可收满意疗效。
丹参:《本草汇言》称“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穹。临床配用清热活血开窍药治疗癫狂诸症,配用养血安神治疗因血瘀所引起的失眠,颇有功效。
大黄:入血分,破一切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5),《药对》有“大黄,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故大黄在精神病应用很广,例如《寿世保元》将军汤:大黄30克(古制)酒浸一宿,治癫狂诸病。(6)张锡钝之荡痰疡重用大黄治疗癫狂失心。(7)上海周康氏用大黄治疗精神病三十年。临床证明重用本品对痰火瘀血互结型精神癫狂症候有明显疗效。
郁金:《罗氏会约医镜》谓其:“纯阴之品,凉心热,散肝逆,解肺金之郁,善降逆气,破血中之滞。……癫狂迷心……”,笔者以越鞠丸加郁金等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往往收效满意。以《士材三书》辰砂丸(辰砂、白矾、郁金治喜怒无极,发狂等症效果极优。
三棱、莪术:二药性非猛烈建功甚速,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二者配伍,相得益彰。临床以二药伍以其它活血化瘀药用治肝硬化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及周期性精神病,往往可使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
水蛭:《医学中参西录》曰其:“味咸,色黑,气腐,性平。为其味咸,故善入血分;为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血丝毫无损。且服后腹不觉疼,并不觉开破,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笔者每以水蛭配用其它活血化瘀药及大陷胸合抵当汤治疗瘀发狂证多获良效,如治勾氏癫狂即以大陷胸合抵当水煎服之,三剂病愈(8)。
桃仁:破血行瘀,善能治狂。成无已有言:“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治伤寒八、九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另,仲景之桃核承气汤亦治下焦蓄血,少腹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烧,其人如狂等症。临床验之,莫不奏效。
赤芍:行瘀散血。《日华子本草》云其可治“瘟瘴惊狂,妇人血运”,王清任之癫狂梦醒汤及血府逐汤中均有赤芍一味,临床用治气滞血瘀型精神病颇有疗效。
4
选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根据笔者体会,对精神病血瘀患者具体应用药物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一药多用:如郁金有凉血清心,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化瘀等作用,凡血瘀患者兼气郁不舒头痛,痰热夹杂时,可选用本品。(2)按病情(血瘀)程度:如轻型精神病人(血瘀程度较轻者),可选用和平之丹参、赤芍之类;重型精神病人(血瘀程度较重、较久者),可选用桃仁、水蛭、大黄、三棱、莪术等。(3)按兼症:兼气虚者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兼气滞者可选用香附、青皮、陈皮等;兼邪热者可选用牛黄、黄连、黄芩等;兼痰热者可选用胆星、天竺黄、竹沥或竹茹等清热化瘀之品。(4)根据实验室依据;如甲皱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者可适当选用桃仁、郁金、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
对于精神病人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症状,促进机体恢复确有较好的疗效。但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
(1)急性精神病人初起大实之症,选用药物时宜取竣猛之品,如大黄、桃仁、三棱、莪术、水蛭等,然其用量亦宜适当加大。
(2)慢性精神病程较久者,如慢性精神分裂症,兼气血虚亏,或心脾两虚,或肾阳衰减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宜适当选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龟板、淫羊藿、补骨脂、枣仁、川芎、柏子仁等补气健脾,补肾壮阳,养血安神药物。
参考文献
1、 翁维良:精神病血瘀症与活血化瘀疗法。第55页,精神科中医结合科研骨干培训班教材,1988年5月。
2、 施德勤等;周康治疗精神病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4)第395页。
3、 朱进忠:中西内科症治血要,第504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4、 杨培泉:活血化瘀法治疗经期癫狂40例,陕西中医,1985(2)第530页。
5、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第105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6、 翁维良:精神病血瘀症与活血化瘀疗法,第54页,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科研骨干培训班教材,1988年5月。
7、 张锡纯著(河北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第94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版。
8、 胡杰一:癫狂症治验,山西中医,1985,1(4),第5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