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的许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有感而发而写下的开经偈。
开经偈
武则天【唐】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传说】
佛教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饭砵内一放。释迦牟尼客气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过眼,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戏弄我师尊。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道:“师尊,刚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饭砵里,怎么能让她这么胡闹?”释迦佛微笑:“你们不知,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将会试图去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这样让她结下此善因缘,她将来做王时将会弘扬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则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龙凤之姿。武则天做皇后之前曾经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徙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这首偈的由来,据说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由于武则天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对于华严经非常地爱好。总觉得晋译的六十华严欠缺得太多了,不完整,感觉到非常地遗憾,所以就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这部经,看看有没有完整的本子,在这时候于阗国的三藏法师得到有这个本子,她就连法师一起请到中国来,这个法师是实叉难陀,请他来之后,主持翻译华严经。实叉难陀法师在西域是非常有声望,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位法师,我们中国这些大德,乃至于帝王,对他都非常景仰,皇帝亲自聘请实叉难陀法师到中国来。实叉难陀法师来的时候,
带来了华严经,也不完整;但是比晋译的经多出了九千颂,所以一共有四万五千颂,大经的义趣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译场规模也非常大,武则天自己也常常去参与。
翻成之后,武则天初阅《华严经》时,因体会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欢喜,故有感而发,给这个大经题了一首开经偈,这就是我们现在念的开经偈:
【解释】
「无上甚深微妙法」
这是赞扬佛法的教理无上甚深,无上就是指世间没有一种学问可以超越佛教的义理。
没有甚么可以比得上或高得上那么深奥不可测及微妙不可思议的佛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舍了人身,来生是否还能再来做人那就难保了。一切要看我们现在所造的是什么业,万一造了恶业,很容易就进入畜生、饿鬼、地狱道,根本没有机会闻修佛法,得道解脱。
劫在佛教中代表极长的时间,分小劫,中劫及大劫,一小劫约有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有二十个小劫,而一大劫则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那么百千万劫,就可想而知是要经历无数的年份了。为什么百千
万劫难遭遇呢?因为我们众生流转六道,不知等到何时何日才可投生人间,大德们常说:
"投得人身,如盲龟每百年一次,从海底爬升上满布木板,而偶有一空隙的海面上透气般难得",
况且六道之中,天道和修罗道众生,乐多于苦,而只顾尽享天福,少有修行。
天道众生的寿命从五百岁至八万劫不等,视乎在二十八个天中那一个天而定,第一个天名四天王天,一日等于人间五十年,而第二个天名帝释天,一日则等于人间一百年,如此类推。
鬼道众生的寿命通常都有千多年,鬼道一日则人间一个月,而鬼道众生忙于四处觅食,少有听闻佛法和修行的。
畜生道众生的寿命是六道众生中最短的,从数小时至少有数百年不等,亦是难得听闻佛法和修行。
地狱道众生终年终日受苦,无有出期,谈何修行和听闻佛法呢?而人道众生是苦乐参半,反而是最佳修行的地方。
虽同生于人间,亦只有福份的人,才可以有机会听闻佛法和修行的。
所以这句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应好好的珍惜这个人身来好好去修行。难怪大德们经常说: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
「我今见闻得受持」
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地追求与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来奉行与修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学佛者受持佛法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能彻底了解如来的真实教理,信、解、行、证,趣入佛所教导真实不虚的意义。
这首偈语可以说是充分地表达了轮回迷途的众生有幸见闻佛法时的欢喜。数百年来虽有许多人曾经试图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不比原作,可见这首诗偈之精妙。颂流传至今,并成为众多修行人颂经之前必不可少的发愿文。千百年后的今天,大凡佛教寺院,每天在未诵经文以前,都要先念这四句“开经偈”。
【作者小传】
则天皇后
高宗后,武氏,并州文水人,荆州都督士彟之女。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称皇太后。临朝,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自名曌,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则天顺圣皇后。有垂拱集百卷,金轮
集六卷,今存诗四十六篇。
武则天,于唐贞观二、三年间,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
其父亲〈武士彟〉,原是木材商人,后来,不甘只作一个有钱的市侩,开始读书,力谋于政坛上发展。隋炀帝大业士年,当上鹰扬府队正(相当于今日宪兵排排长),后于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至五年间,任利州都督。
武则天,名〈曌〉,字〈媚娘〉,唐贞观十一年,十四岁时,因貌美,被太宗选入宫中为才人。太宗驾崩后,依照惯例,被安排到感业寺为尼。再度入宫时,得高宗宠爱,封为昭仪,不久,又册封为皇后。
高宗在位二十三年驾崩,中宗即位,她以皇母而称皇太后,乃至专决政事。帝崩,先后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六九○),自登帝位,改国号为周,自称为‥则天金轮皇帝、神圣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公元六二四年,至七○五年)。
历史上,对武后的评价,毁誉参半。她在政治方面,富于权略,知人善任;在佛教方面,渡僧造寺、塑像写经,虔诚信佛;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她当政时,所扩大开凿的,毘卢舍那佛等,诸佛造像,端严温雅,衣褶简洁生动;其菩萨造像,华丽细致,颇有不可逼视的天人气度。
无字碑:千秋功罪任凭说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附:武则天手迹两幅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另附一首武则天写给高宗李治的情诗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则天皇帝的诗词很多,多数大气磅礴。有时间专门做帖细说之。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若
者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若者
心动既是错 是么
若者 唯放手才是 洒脱
见拈花便微笑是般若 为何
若者 早该参透这 结果
若者 有灵犀不需 说破
灭却心头留无边月色
观
秋水天连 未曾见 白鸟湮没
不是说 归雁潭寒影落 便能割舍心中 这团火
善花开 结怨果 人生既痴缠 为何会是错
入红尘婆娑为何偏求不昧三世因果
不知心向何处系 何来解脱
一叶花开(一朝飘落)
一时相逢(一世纠葛)
一笑倾城(一场落寞)
一梦南柯(一语道破)
万语千言(你若不想听 我便不说)
缄默便可(爱染贪着)
拼尽此身稀有功德
换你来生一诺
若者
不想也是错 是么
若者 持手未尝不 洒脱
心如琉璃也会被尘埃 招惹
若者 已然圈定了 结果
若者 索性不必去 说破
尽我一生证明曾爱过
心系何处 不求解脱
(转帖)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 [转载]武则天之开经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