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簇群的关键
(2009-09-23 11:32: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产业哲学与广东专业镇研究 |
区域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簇群的关键
吴国林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我国曾多次引进技术,而引进技术主要是针对单个大企业的,这对于提高区域的竞争优势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近年来,我国提倡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但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中小企业多,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工艺还不过关,创新体系并没有象人们希望的那样建立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缺乏区域创新平台,缺乏企业相互学习、模仿和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我们认为,通过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是推进中小企业网络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就区域创新平台展开相关讨论。
一、创新平台的概念
1.创新平台的概念
平台作为一个工程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从汽车实现大批量、流水线作业就开始出现。亨利·福特(H.Ford)所著的《Modern Man》一书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组成汽车的各子系统,讨论了为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易用性,在公司内外出现的技术中用到了平台的概念 [ii]。随后,在20世纪30年代的航空工业开发的过程中运用了平台方法。到了80、90年代,Intel公司CPU产品创新,运用平台方法取得了很大成功。
平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受到了管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如产品平台、信息平台、管理平台等有关平台方法的专题研究,其中尤以产品平台的研究居多。以美国西北大学迈耶尔(M. H. Meyer)教授为代表,他们先后提出了产品平台(Product Platform)和技术平台(Technology Platform)概念。1993年, 迈耶尔提出,产品平台是一系列核心子系统与各种相关接口组成的一个公共构架,在这个公共构架上能不断地派生产品[iii]。由产品平台所派生的具有不同特征、功能定位和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构成产品族(product family)。
迈耶尔与列纳德(A. P. Lehnerd)提出了产品族开发的基本框架,最初是产品族中某产品平台的开发,接着是该产品平台上核心产品和过程技术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以及在这一代产品中衍生产品的开发。新一代的产品族既可以以某一产品平台,也可以以整个新产品平台为基础。在产品扩展时,除了某个或几个子系统进行较大的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或增添新功能的目标外,其他的子系统和界面均保持相对稳定。
总的看来,产品平台是一个产品系列共享资产的集合,包括零部件、工艺、知识、人员与联系。从构成形式上,产品创新平台包括产品技术平台、产品信息平台、产品数据平台、产品标准平台、产品工艺平台、产品研发人员组织及激励平台、产品研发工具及方法平台和产品制造平台等。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题为《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势》的研究报告中说,经过调查美国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汽车、快件运输和卫生等部门的领导人,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每一个企业都把创新能力——向产品、工艺和服务输入新知识和理念的能力——列为头等任务。创新能力在决定谁在全球竞争市场获胜中起主导的、也许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概念。报告认为,创新平台是最有价值但未被充分认识的国家资产。[iv]
创新平台的内涵主要是指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化的法规、会计和资本条件;使创新者能收回其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述任何一个因素的削弱都会削弱整个创新平台。建立创新平台是美国人提出的迎接世界创新新形势的对策,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们可以把创新平台定义为:它是某一区域中一系列共享要素的集合,包括知识、信息、技术、人才、政策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物质性的公共设施与公共组织,以形成一个有利于原创性理念的提出、研究开发的运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信息的收集、交流与扩散的共享平台。
创新平台可以分为国家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国家创新平台对国家级或跨省级的一些重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展开共同研究和开发,为大学、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中介机构等提供一个研究与交流的开放式平台。比如,教育部的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就是这样一种平台。区域创新平台在于解决本区域或本行业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促进科技产业化。区域创新平台是一种行业创新平台,其范围比企业创新平台更大。企业创新平台在于解决本企业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比如,广东的专业镇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推动其持续发展,为此,广东省科技厅实施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发展战略,提出建立专业镇创新平台,推动专业镇经济登上新台阶。随着专业镇经济的发展,专业镇经济必将突破专业镇的范围,向更大范围的簇群经济发展。专业镇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平台、信息平台、人才平台和相关基础设施等,如产品技术平台、产品信息平台、产品数据平台、产品标准平台、产品工艺平台、产品研发人员组织及激励平台、产品研发工具及方法平台、产品制造平台,以及制度、政策、中介等专业镇服务性平台。
2.创新平台与创新系统的区别
创新系统主要强调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新系统的整体性,其目的是实现科技产业化。创新系统当然需要有创新平台,但创新平台并没有成为创新系统理论的关注点。而创新的实践与理论表明,仅强调创新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没有一个用于创新的交流和实施的平台,创新很难提高效率。在创新的各个阶段中,民间资本或企业不愿投入或无力提供而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提供的组织就成为基础设施。
创新平台其实质是创新活动的支撑系统,是把创新从理念引向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平台由创新基础设施(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及必要的因素组成。创新平台包括以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子系统。创新平台与创新系统的区别在于创新平台特别关注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个创新基础设施是公共的、共用的或共享的,它成为企业、专家和政府等必要要素的交流、沟通和扩展的地方。
创新平台是创新系统的一部分。创新系统由所在区域的企业、大学、政府与相关中介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构成。而创新平台则由所在区域中的政府、部分企业、部分研究开发人员、服务机构所组成,在于解决创新的需求不足问题,提高创新的效率,使区域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起到示范作用,提高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创新平台主要在于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目的在于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区域需要的相关人才。创新系统更注重创新从概念到产业的完整实现,而创新平台则在为相同的创新部分提供一个共用的空间,以便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改善创新的绩效。从功能来看,创新平台承担创新系统的一部分功能。
创新平台对产业簇群的发展作用明显,它帮助企业从模仿创新转向自主创新,帮助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创建区域产业品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
从发展阶段来看,创新平台是创新系统的初级阶段。后发国家或区域,一般是先经过创新平台,然后到构建完整的创新系统。从我国实施的区域创新系统来看,其问题表现在急于求成,大而全,许多基本的共享创新平台都没有建设,因而,创新系统的效率低下,关键在于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创新环境没有形成,政府的责任在于积极建设创新平台、通过示范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而一旦创新平台有效地运行起来,政府就要退出创新平台,转而提供政策与制度激励。
二、区域创新平台的构建
1、区域创新平台的主体
市场经济特征决定了企业是区域创新平台的主体。但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后发区域的追赶战略,这些又决定了区域创新平台具有系统性。区域创新平台的主体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它可以是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相关组织中某一方或几方构成的合作机构或网络组织。对于重大的创新项目,因需要集成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攻关,因此,产品创新平台主体具有多元性。
2、区域创新平台的内容
区域创新平台主要由技术创新平台、信息平台、区域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区域文化平台等要素组成。分述如下:
(1)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创新平台是是区域创新平台中的关键平台,它为了实现一族产品所共享的研究开发、设计方法、设计技术、工艺技术及关键制造技术等的整合。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原创性研究开发,以获得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创新平台将与企业一起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技术创新平台的最大特点表现为多种科学技术的集成和多种设计方法、工艺技术、关键技术的集成。技术创新平台以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为目标,使企业不断地推出档次更高、质量更优的新产品,使整个区域具有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平台由不同的科学技术层次构成。其中处于核心层的是为实现某一产品族所必需的核心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处于最外层的是支撑其核心科学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基础技术。比如,红木家具产业中的有关加工机械,激光加工机械、基础器件制造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技术层是连接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桥梁,它包括生产技术、特色工艺、组装技术等。技术创新平台有明确的层次差。核心技术的高低决定了最终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技术创新开发中各种科学技术的集成界面就构成了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创新平台还包括技术基础设施。由于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关联系及共享性,单靠行业内部或几个企业的力量无法完成或创新效益不显著,而政府与众多的企业之间又难以建立直接的合作创新关系时,于是政府、行业协会或由相关企业自发组织起来为实现技术创新而搭建的平台,这就是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各种技巧工具的集合,如测量和测试方法、使这些方法有效运用的人工制造物如标准参考材料、科学和工程数据库、工艺模型以及针对物理和功能界面的技术基础等,它可提高研究与开发、产品的生产与行销等各个阶段的效率。
(2)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是创新的基础支撑系统和工作平台。创新需要集成管理创新观念、设计、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需要和所产生的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络,构建面向海内外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将分散在区域中各个企业、政府部门、大学、行业中的信息,以及隐含在企业与外界包括供应商、经销商、最终顾客、社会媒体等各机构和群体交流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化,促进创新过程中区域信息的交流以及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等。信息平台中包括利用因特网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或网站,以方便国内外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发布。
(3)区域服务平台
区域服务平台在于解决区域的共性问题。区域服务平台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产学合作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风险投资公司、行业协会(同业会)、各类中介组织(如法规、会计、咨询、注册、品牌塑造等相关服务)、产品检验中心、质量认证中心、行业技术俱乐部、特定的原材料和部件供给网络、国际营销机构、资产评估组织等。产学合作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R&D开发建立联系,为企业、大学和科技院所寻找合作伙伴。国际营销机构在于支持行业产品的国际出口,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走产业国际化道路。
区域服务平台包含多种组织或中心,如果能够发挥这些机构的协同作用,其运行的效率就会更高,为此,有一种机构能够将以上的服务平台或功能整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工业研究、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机构组成了创新联盟机构——ASTER(ASTER科技委员会),它主要由当地政府中主管技术创新的部门、从事相关产业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大学以及一些行业协会共同出资组建。ASTER的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工业研究、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项目开发研究、促进ASTER组织内技术转移、技术创新供方和需方的合作、促进工业技术应用、技术传播以及高级培训等。[v]
(4)人力资源平台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家和各类特定技能的人才,形成方式包括学校教育、培训以及干中学等。人力资源平台必须包括有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如激励与惩罚制度)和相应的区域文化氛围。就人力资源的培训来说,将为企业提供各类专业的培训服务,如企业质量管理培训,电子商务培训,企业家精神培训、员工素质培训等。对于一个区域来说,人力资源的过分流失意味着创新基础设施的最大破坏。
(5)区域文化平台
区域文化始终是影响创新最深层、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其中既有诱发创新的精神动因,又有抑制创新的障碍作用。近年来,西方一些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企业高技术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广东珠三角区域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驱,除了得到港澳台以及国外的投资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因素:广东的多元文化,兼容了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形成开放兼容性、直观感悟性、义利并重性、务实致用性、开拓创新性等特点。但是,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广东的中小企业的业主还需要抛弃小富即安,突破因循守旧的思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建立“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氛围。
3、区域创新平台的功能
创新平台是在创新过程中确定的一个共享平台,以它为基础可以拓展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科技成果、产品与成果的产业化。区域创新平台为创新主体集成多方资源以实现高效的、目标明确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为有效集成、协同工作、顺利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工具。区域创新平台可以使中小企业能够与大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具备了同样的竞争力。比如,广东省专业镇创新平台其目的在于提高专业镇的技术水平,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
4、区域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
为了发挥区域创新平台对行业的持续促进作用,必须有相适应的运作机制来保证区域创新平台的运行。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区域创新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创新平台通常是以政策支撑、投入推动、合作引导、资源共享、多方联动等形式体现的。一般来说,最初的资金由所在区域政府(市、县、区、镇等)及主管厅、局(如科技厅等)及行业协会共同出资建立,还可以动员大学与企业投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区域创新平台按企业化方式运作,政府在其中仅起引导作用。创新平台一旦进入正常运作,政府就适时退出,即采用政府有限支持(有限时间、有限资金投入,一定时期后中心将自负盈亏),最后按企业化方式运作区域创新平台。
三、案例:广东专业镇创新平台分析
专业镇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都有较好发展,但是,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推动专业镇经济升级,这是广东的做法。广东省科技厅从2000年开始进行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到2002年底,全省专业镇GDP达1400多亿,全省专业镇累计获得专利16339项,其中发明专利达600多项。到2003年底全省已建立63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但是,广东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专业镇创新平台发展不平衡,有些创新平台建设得较好,有些要差一些。(2)专业镇出现了产业相似现象。比如,木工家具有顺德伦教、龙江、乐从,中山大涌、东莞厚街等专业镇。(3)创新平台与具体企业之间还存在矛盾。(4)产学合作的不平衡。
为此,广东必须促进专业镇创新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构建更大的区域创新平台,其对策如下:
(1)政府示范引导。针对专业镇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产业进行引导。在产业发展初期,要致力于把产业做大。对于中小企业对通过示范引导,使其认识到技术创新有利于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在专业镇创新平台基础上,建立区域创新平台。对于产业相似的专业镇要通过建立区域创新平台或行业创新平台来解决,突破原有专业镇要范围,要求所在专业镇政府及相关上级政府积极予以协调和支持,避免和减少恶性竞争,真正在产业的上、中、下游之间,乃至一、二、三产业之间形成有机关联、相互依托的产业链,形成簇群效应。省政府和科技厅要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
(3)促进产学合作。通过专业镇创新中心与大学、科技院所建立合作,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要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为企业提供示范。相关专利或创新产品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转让给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的初期往往是政府和企业同时出资、合作。到一定的时候,政府要退出来,鼓励企业让出部分股权,实行资源重组。
(4)加强培训。通过创新中心组织培训企业主,培养企业家精神。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培训的层次。
参考文献:
[ii] Meyer M. H. and Leherd A. P. The Power of Product Platform: Building Value and Cost Leadership. New York: Free Press, 1997.
[iii] Meyer M.H.and Utterback,J.M. 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re Capabilit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3,34(3):29-47.
[iv] http://www.compete.org/publications/competitiveness_reports.asp,Going Global:The New Shape of American Innovation, pp. 15.
[v]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考察团,如何打造与世界接轨的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赴法国、意大利的考察报告,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