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王君老师的理由——我的成长回忆(二)

(2016-07-07 15:09:07)
标签:

情感

时评

教育

培训

成长

分类: 我与王君

                                                            我的成长故事(二)

困惑                       

我深沉的生活,轰鸣声越来越响,好像夹在宽广的两岸间向前流淌。我和物的不解之缘越结越紧,越来越专注地注释所有的图像。——里尔克《图像》

悲观而又现实地说:人活得越久,皮囊越厚,每个人都是被时间牵制着的木偶。德国诗人里尔克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啊,谁知道这自身中那沉甸甸的东西。是温存?是畏惧?是目光?是声音?是书籍?”

每年的端午,我都会无缘无故地想起屈原的江:生命是如此来之不易,为何要轻言放弃?是不是非得要投江呢?权衡、挣扎、无奈、绝望,屈原绝不会没有,在渡江和投江之间,他决绝了苟且,为信仰而走向新生。但不管怎么说,一个颗巨终究是陨落了。许多的悲剧,我们无从选择。我们都按照社会的要求长成了牺牲自我的样子,又被无处不在的权力意志制约着,每个人都关进了欲望和规则的笼子,梦想变得稀缺又可笑。越理解越痛苦,越深入越孤单,真是不甘啊,一口钟在响,一只云雀在鸣叫,一颗心如此幸福地跳过……

虽然生于红尘,终于红尘,但是活着的过程就是一段美丽的舞蹈。如果我们看透了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却更加热爱她,那才是真正的成熟。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内心深处,别人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对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关键在于是否每个人都向着一个方向走。王君老师说:生命的终极价值和灵魂的高迈追求一定要超越现实之囹圄,超越时代之域限,而去探问世界的至真至美。 

遇见

与君的缘分,是老天的安排。偶然的相遇,会变成生命的必然。她轻轻投过一束光,灵魂瞬间被照亮。跟我走,跟我走吧,她用文字和行动轻轻呼唤,于是紫藤萝花晕开了流动的辉煌,在紫色的光彩和紫色的芳香中,我和许多老师就走进了敞亮开阔的精神故乡——语文湿地,万众一心,我们出发,我们开“渡”。转身,也许会找到更好的路,遇见更美的未来。

读过定琴与王君的文字的人,想必一定有这样的疑惑:她俩是怎么认识的? 与王君老师的文字来往在湿地发表的应该有五六万字了吧?《跟着定琴学解读》《跟着定琴学说话》《她用一盏心灯点亮另一盏心灯》《用一座山的高度把君追忆》《呼唤和应答,我们永远在一起》《怎么会是我?》,如果加上书序和近期将在纸媒上的发表,还会更多。人常说,一见钟情不足为奇,若能做到天天“相见”依然痴情不改,越了解越崇敬,那才是真正的喜欢。对于王君老师,一见之初,我并没有特别的“钟情”,即使在她的引领下,我不自觉地走上语文教研之路,也不是特别的“忠心”,时至今日,我没有仿照过王君老师的课例上过一节公开课,甚至一节家常课,虽然我的课堂上清楚地感觉有着她的呼吸,但是从没有过机械刻意的模仿。 

随着走近,走近,再走近,她就进来了,住进了我固执的心底。抛却情感上的祝福和期待,我更关注她故事背后的故事,关心她飞得累不累。因为君,我多认识了一个亲切的汉字“綦”,多了解了一条江“綦江”,总是被吸引。每当王君老师在重庆有活动或者回老家,我能感觉从地球那端传到这端的心跳,仿佛脚下都是热的、软的、跃动的,汉中——重庆,谁让我们住的这么近呢?更不要说我的老家安康了,仿佛翻过一座山梁就能找到王君老师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家门。我们都是迷途的孩子,都在这一世的轮回中寻找遗失的那个自己,也许湿地姐妹兄弟们根本就是两个或者无数“野”孩子,恰巧在这一世与君相遇了,彼此相遇了,因此无比亲切。

 启示

王君老师说“我所有的思考,都是长在泥土中的,一点儿都不高大上,我自己是草根,也相信草根的力量”,她让我和艳平为她的一路修行系列写书序的时候,曾这样说。余映潮老师说王君老师能够“坚定地恪守热爱教师职业的想境界,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始终如一地着眼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勤奋刻苦地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艺”,广西南宁教科所的庞荣飞说“修炼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它与我们的学问能力有关,与我们的性格器识有关,更与我们的人格襟怀有关”,电闪雷鸣之中她横渡綦河的勇气,坚持跑步中对自我生命拓展的愿望,对语文教学时间、空间、题材上的超越……在越来越密的接触中,我深深感觉到:王君老师的精神深处有万亩桃园,艳光皎洁,烧灼着世俗的眼,吸引着语文教师队伍中精神困苦的“渔人”来此观光、吸氧,并情不自禁地赞叹、模仿。她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燃烧自己,而是为了照亮世界”,她坚信:上帝让你成为一名好教师,就是对你最大的奖励。课堂让一个平凡的女孩子赢得了尊严和快乐,一切浮华都是空的,唯有课堂上赢得的快乐具有一种恒久性,如花香弥漫,陈酒飘香。也许有许多“大师”和“准大师”们对王君老师最广泛的影响和最多粉丝的关注不服气,然而在中国城市乡村的最广泛的教育实践和最接地气的精神引领这个层面,她实至名归。 

第一次见到王君老师,她在西安的“名师之路”上莫怀戚的《散步》,桑树、菜花、鱼塘的情感打通了古往今来中国百姓所寻求的生活理想:男耕女织、勤劳致富、夫唱妇随、无兵无盗、安居乐业;散步的悠然又链接了现代人在脚步匆匆的生活的重负下对释放、舒展、情趣、审美、修正的潜在愿望;而一家三口的微小分歧和和谐解决的过程中,又使人心领神会、忍俊不禁地想起婆与媳、母与子、反哺和付出、期待和回报、赡养老人与疼爱幼子的种种中国家庭关系难题。莫怀戚在文章中所用的环形对称句式,更加强化了他对“和谐”的认识和尊重。人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经验的存在,他不是一个可知的对象,因为学生有着自己的先知经验,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最需要做的就是打通和唤醒,王君老师没有用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学生的经验,而是一步步在唤醒。她穿着油菜花颜色的休闲西服,个子不高,长发卷曲,身形靓丽。讲课结束后有十来个粉丝上台合影,我也去凑了个热闹,说真的,我当时只是被震动,并不如现在的了解和真爱。隐约觉得语文课可以联通教师的生活阅历和思考,文本可以读得如此有味儿,板书能够这样诗意的镶嵌文字,本来对今后的教书生涯早已在思想上进行“总结了断”了的我,听了这样的一节课之后,有一颗不安分的种子在心田隐隐探头、跃跃欲试。那一刻,暮秋的阳光巧克力般明媚响亮,这一节课对我有着非比寻常意义,“那是丑小鸭初次见到天鹅时的震颤,是唤醒,是苏醒,是觉醒”。 

引领

王君老师更吸引我的,并不是她的教学,而是她那种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性格特质,在踏入语文教学教研之路以后,我首先读的也不是王君老师的经典课例,是关于语文教师的修炼《听王君讲语文教师的成长》,通常站在书架前一个下午就翻过大半本书,有时候这书就是我工作困惑时的一味“解药”,许多难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诸如名生、名校、名师的关系,职称、做老师与做管理的冲突、赛课中遭遇不公正、学校排名、同课异构、如何读书等等。遗憾的是当时我读得比较多的还是语文教学理论类,对具体的教学设计不太感兴趣,总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地域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名师的课堂可以借鉴、无法复制,我最早喜欢的课堂也是偏于安静一点的注重思维流动的课。说更直接一些,我没有别的君粉那样对昭君神话般的膜拜,而是坚持远距离地观察了她的课堂很久。

后来在咸阳启迪中学听“艺术杯”全国赛教,山东一位特别年轻的女教师讲孙犁的《芦花荡》,从整个教学设计到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觉到王君老师课堂的影子,课上得美而实,吸引极了,毫无争议的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开始重新审视青春语文。在近距离地听了王君老师的几节课之后,我简直被王老师现场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深深折服:永川《苏州园林》面对的是层次不太好的学生,说明文体。孩子们连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都弄不清楚,简单的字音也读错,王老师甚至用教读的方式来进行引导,最终扎实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凤台四中的《风雨》,孩子们基础较好,王君老师步步引导、层层演进,师生美妙合奏,教学中高潮迭起,每个孩子都有收获的成就感。

师:到底哪个好呢?(面对一个多次举手回答了好多次问题的男生)我刚才想请你说话呢,但是你水平太高,等等他们行吗?……你怎么总是把话筒传给别人呢?来,就是那小姑娘,来,拿着,你说(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眼神望着小姑娘。)小脸红突突地,给点面子好不好,好不?拿着。

生(边想边说)飘好,飘写出了树叶……飘得时间比较长

师:哦,飘写出了时间比较长,那飞的时间就不长吗?

生:飘着飘着就……落到地上了

师:那“飞”不会落在地上,鸟一直飞?(老师做飞翔状。突然大悟似的)你的意思是说,“飘”很容易落在地上,是不可驾驭的,“飞”是可以驾驭的,有主动性的。你说的很好,水平很高。谢谢你,给了王老师面子,也给了自己面子。

师:“飘”和“飞”的区别除了可驾驭与不可驾驭之外,还有没有区别?

生:我还是觉得飘字好,飘字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后写到的(学生声音提高,语速更快语言更流畅,突然顿悟似的说)飘字说明风很大,飘不可驾驭,瓦片是稍微有一些重量的,在风的猛烈地吹,瓦片在风的吹动下它是飘的,体现了风大。

师:飘有一种无形无踪的感觉,既没有方向感又不可驾驭,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风大,连瓦片都变得没有重量了,跟小纸片一样,不可驾驭的生命。飞可不是啊,飞是可以驾驭的。这一轮,还是贾平凹胜。

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捕察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全面地鼓励学生,掌握追问的时机和追问的内容,在追问中让学生本来比较模糊的思维逐渐清晰,把学生想到却没有拎清楚的答案引导到预设的答案中来,在王君老师的授课现场,她真是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她的心中不仅装着课,而是满满都是(学生),也许是因为对语文课堂有了敬畏之心,现在我听名师上课的时候,由以前的关注课堂预设、整体架构,到现在的观课堂语言、起承转合,越来越对王君老师、肖培东老师、余映潮老师的课情有独钟。在各路专家的教学专著中转了一个理论的大圈圈,最终我还是回到了对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关注中,青春语文之“激活语言”,就是充满语文味的不走偏的课堂,而关注师生生命状态,就是青春语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致敬

喜欢王君老师,首先喜欢她的人,然后喜欢她的课,最后读她的书。王君老师很“真”。

从没见过有谁能够做到像她那样把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文字面前的,敢这样做的除非是该人出奇地坦诚真挚、清澈见底。人非神仙,谁的背后都有一堆故事,有的光彩有的黯淡。王君从不避讳自己,家庭、孩子、老公、同事、婆婆、小姨,谁都可以公开,哪个都是透明的。王君老师的心中有一个明净的小石潭,“水尤清冽”,因此她天高云淡,不惧水落石出。 

王君老师任性任情,从来不“作”,无论什么人,只要善意地夸奖她,她都小女孩一般满心欢喜、全部接纳,绝不会掩饰。对于自己的情感,她总是率真宣泄,从不遮遮掩掩,她很会做生活的减法,及时处理情绪垃圾。记得去年在安徽凤台四中与君姐同课异构《风雨》的时候,她是晚上11点之后才到宾馆,因此我们谁都没敢打扰她,谁知她竟然住在我的房间的对面。深夜一两点钟的时候,我被门外“小明,开门”“小明,我再也不惹你了”这样的声音惊醒,还以为是哪个有妇之夫在酒店鬼混,醉了酒使性子锁上了门。折腾了半个小时,那个哀求的声音还是不散。我忍不住穿了衣服开门吆喝了一句:“能不能声音小点儿,别人还要睡觉呢”,那女子穿着白色短羽绒服,半跪着趴在对面的铁门上,我说完就上房间门继续睡了。消停了几分钟那女子的声音再次响起来,后来我就没再理睬。第二天早餐见到君姐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可把我吓坏了,那一刻,我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对面房间住的是君姐,我一定要与那白衣女子周旋到底,“誓死护君”。君姐说那女子吆喝的是小妹,开门”“小妹,开门,我来找你了,声音凄厉恐怖。开始打前台电话没人,最终打电话给凤台四中王忠辉校长,才过来与酒店服务员一起把女子拖走。在君姐描述的过程中,我看着她大大的眼睛,忍不住想:多么柔弱的需要保护的小女孩啊,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一定给吓坏了。君姐说她把酒店能够抵挡在门上的东西全部闩上了,甚至幻想了那女子破门而入的情形,在整个一天里,她都惊魂未定,且毫不掩饰她的恐惧,越发使人怜爱、亲近。 

君之对待众多君粉,总是那么亲和,对湿地花草,她总是姐妹兄弟相称、真诚相待。不仅如此,有一次,我转发了身边一位写作的女教师的文章,她发信息问:太不幸了,需要我做什么?我回她那位老师很坚强,尽管每天写稿发稿才能维系儿子的医药费,但是她拒绝接受社会捐赠,王君老师才没有再提起。在花钱上,君喜欢的时候,可以一次十来双鞋子,还说好看又实惠,但是在西安被司机多要“不合理”的20块钱的时候,她也据理力争,感觉很冤,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小女人哦。

 正如王君老师讲《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把白求恩从一位伟大纯粹到神仙一般的人还原为“现实中有着种种选择和纠结的人”一样,因为率直、本真和一些显而易见的小缺点,她把自己真实地放在大众面前,因此也获得语文界朋友的普遍赞誉和喜欢。

王君老师的勤奋,我们真是看得到,无论博客更新还是“王君的青春语文”的微信推送,清晨第一“吻”(文)的时间总是在凌晨四点左右,从不间断和改变,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圈子内,她是每天最早迎接太阳的人。王君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热爱,渗透在最日常的看似无痕的工作中,前几天2015级小六创新班毕业典礼上,王君老师竟然穿着大俗大喜的“被面牡丹红”送别孩子们,她分明是用衣服在表达留恋和祝福呢,那背景墙上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见证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每凝视这样的照片,忍不住热泪盈眶,一个事业痴人 

悦读

《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女人》《听王君老师讲作文》《听王君讲经典名篇》《青春语文——王君创新教育探索手记》《青春万岁——王君带班之道》,重新回读王君老师的书,能听到自己灵魂拔节的声音;再仔细研读王君老师的教学案例,才深深感觉,从南到北她有的不仅是勇气和经验,更有智慧和底气。爱她,不仅爱她“伟岸的身躯”,更爱她坚守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羡慕王君老师取得荣光的同时,更学习她的勤奋和努力。读人,读书,都是营养。

                                                                   文章来源:微信公号“语文湿地”之“定琴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