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信证券2012年7月26日发布的深度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对2005年至2012年涨幅前100名股票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如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公司在100家公司中占比分别是第一、第二等。这篇研究报告提供了统计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在投资时选择好行业及公司】
收益最高100牛股特征分析—林晓明 戴军—国信证券—20120726
报告摘要:收益最高100牛股
本文通过对牛股群体两段时间(2005.1-2012.6、2008.10-2009.7)的行业特征、规模特征、市场面特征(换手率)、收益质量特征(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资本结构特征(权益乘数、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成长因子特征(ROE(TTM)、ROA(TTM)、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率、毛利率、净利率)以及价值因子特征(利润总额/总市值(E/P)、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市值(CFO/P)、股东权益/总市值(B/P))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牛股的群体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间长度相关,时间长度的不同会使得牛股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我们不应仅仅只关注公司层面的特征,更应该关注的是经济的发展,时势造牛股。
2. 经济支柱、快速成长以及政策刺激增长的行业出牛股的机率会更大。
3.
牛股不一定是从小盘股成长为大盘股,从相对长期的时间段来看(2005-2012)牛股规模的发展途径可能是从大盘至超大盘。
4. 牛股的非流动资产占比要明显小于全部A股,这说明牛股在轻资产模式下产生的概率会较大。
5. 牛股都不便宜,相对于全部A股,两个牛股群体的估值都要“贵”一些。
6.
从相对长期的时间段来看(2005-2012),牛股群体的成长性要明显高于全部A股,特别是成长因子中的ROE指标,这说明从相对长期来看,牛股的决定因素可能在成长方面。从短期(特定)来看(2008-2009),牛股的群体特征主要与当时市场的关注方面有关,例如在2008年金融风暴之际,牛股的群体特征可能与收益质量更相关。
报告正文
资本市场上每一位投资者都在使用各种方法寻觅自己心中的牛股,但何为牛股却没有一致的看法。那么何为牛股?我们认为在一段时间内股票的区间收益率排在全部A股前100名的个股即可称为牛股。
以A股市场来说,牛股所占的比例不足5%。挖掘并持有潜在的牛股是所有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但是发现潜力牛股却并不容易。一个可行的思路是以古鉴今,即借鉴历史上牛股的表现特征来寻找未来的牛股。
2005-2012收益最高100牛股
数据样本
本文以2005年1月1日的全体A股为样本,剔除历史上有过ST的股票,并对全体样本股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的收益率排名,选取排名前100名的个股定义为牛股。之所以选取2005年1月1日的全体A股为样本是为了使各股交易的起始日相同,从而使得各股路径可比;之所以剔除历史上的ST股票则是考虑到ST股票历史上可能进行重组,而重组对各股的收益率影响惊人,剔除历史上的ST股票能减少其它因素对牛股特征的影响。



描述性统计
行业特征
从行业分布来看,牛股组合主要分布在经济支柱行业与快速成长行业。牛股组合包括18个行业的股票,但主要分布在医药生物、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化工、机械设备、商业贸易、采掘、家用电器和交运设备等九个行业,约占总额的82%左右。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后期,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主导着经济发展,再加之国家行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这些行业近五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图2表明绝大多数牛股都出现在5年中涨幅较大的行业之中,行业涨幅与行业中的牛股数目两者相关系数为0.67,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规模特征
我们把全部A股按总市值排序,以最小的30%为小盘股,最大的30%为大盘股,其他的为中盘股。从结果上来看,牛股的分布更偏向于大盘股。

市场面特征
对于市场面特征的衡量主要体现在价、量两个方面,由于牛股是通过价(收益率)的方式选出,那么对牛股市场面特征的分析主要就体现在量的方面,本文从换手率的方面讨论牛股市场面的特征。从结果上来看,牛股的整体换手率要明显小于全部A
股。


收益质量特征
我们分别从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三个指标来分析牛股收益质量特征。从结果上来看,在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方面牛股比全部A
股高,而税率与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比全部A 股低。牛股与全部A 股在三个收益质量指标的判断上不一致值得我们注意。


资本结构特征
我们分别从权益乘数与非流动资产/总资产两个指标来分析牛股与全部A
股(剔除金融服务业)资本结构特征的异同。之所以剔除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考虑到金融行业更多是负债经营;使用权益乘数是因为权益乘数能衡量资产、负债与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则主要是考虑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轻资产、重资产)。从结果上来看,在2006
年至2008 年期间,牛股与全部A
股(剔除金融服务业)的权益乘数差异非常巨大,但在其它期间权益乘数差异不大。对于非流动资产在总资产的占比而言,牛股要明显小于全部A
股(剔除金融服务业)。这说明牛股、全部A
股(剔除金融服务业)对负债的选择在大部份时期是相近,但对经营模式的选择差异很大。牛股更偏向于轻资产模式。


成长因子特征
我们分别从ROE(TTM)、ROA(TTM)、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率、毛利率与净利率七个指标来对比牛股与全部A
部之间成长因子的特征。从结果上来看,相对于全部A 股,牛股在成长性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价值因子特征
我们分别从利润总额/总市值(E/P)、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市值(CFO/P)、股东权益/总市值(B/P)三个估值指标来分析牛股与全部A
部之间价值因子的特征。从结果上来看,相对于全部A 部,牛股的估值要“贵”一些。



2008-2009收益最高100牛股
样本的选择
本文接下来进一步研究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1664点至2009年7月31日3412点(最近一波小牛市)的牛股群体特征。
我们以2008年10月28日的全体A股为样本,剔除历史上有过ST的股票,并对全体样本股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7月31日的收益率排名,选取排名前100名的个股定义为牛股(以下简称牛股(100))。之所以选取2008年10月28日的全体A股为样本是为了使各股交易的起始日相同,从而使得各股路径可比;之所以剔除历史上的ST股票则是考虑到ST股票历史上可能进行重组,而重组对各股的收益率影响惊人,剔除历史上的ST股票能减少其它因素对牛股特征的影响。
描述性统计
行业特征
从行业分布来看,牛股组合主要分布在政策刺激增长的行业。牛股组合包括
19个行业的股票,但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采掘、机械设备、化工、房地产、建筑建材、交运设备、信息设备和医药生物等九个行业,约占总额的
80%左右。由于2008年底我国推出“四万亿”计划,进行大量的投资行为,极大程度的扩大了内需,使得这些行业在2009看取得极大的收益。图20表明绝大多数牛股都出现在
2009年涨幅较大的行业之中,行业涨幅与行业中的牛股数目两者相关系数为0.68。



规模特征
我们把全部A股按总市值排序,以最小的30%为小盘股,最大的30%为大盘股,其他的为中盘股。从结果上来看,牛股的分布更偏向于小盘股。

市场面特征
对于市场面特征的衡量主要体现在价、量两个方面,由于牛股是通过价(收益率)的方式选出,那么对牛股市场面特征的分析主要就体现在量的方面,本文从换手率的方面讨论牛股市场面的特征。从结果上来看,牛股的换手率相对较高,在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期间,其日均换手率比全部A股平均要高0.76%。

收益质量特征
我们分别从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三个指标来分析牛股收益质量特征。从结果上来看,在收益质量方面,牛股与全部A股的差异相当明显,从整体来看,牛股的收益质量要明显好于全部A部。

资本结构特征
我们分别从权益乘数与非流动资产/总资产两个指标来分析牛股与全部A股(剔除金融服务业)资本结构特征的异同。之所以剔除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考虑到金融行业更多是负债经营;使用权益乘数是因为权益乘数能衡量资产、负债与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则主要是考虑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轻资产、重资产)。从结果上来看,权益乘数差异不大,但非流动资产在总资产的占比差异极大,这说明牛股与全部A股(剔除金融服务业)对负债的选择与之相近,但经营模式的选择差异很大。牛股更偏向于轻资产模式。

成长因子特征
我们分别从ROE(TTM)、ROA(TTM)、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率、毛利率与净利率七个指标来对比牛股与全部A
部之间成长因子的特征。从结果上来看,相对于全部A
股,牛股在ROE、RO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率、净利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方面与全部A
股相当;在毛利率方面要劣于全部A 股。但总的来看,牛股在成长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价值因子特征
我们分别从利润总额/总市值(E/P)、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市值(CFO/P)、股东权益/总市值(B/P)三个估值指标来分析牛股与全部A
部之间价值因子的特征。从结果上来看,相对于全部A 部,牛股的估值要“贵”一些。



描述性统计总结
通过对牛股与全部A股的分析对比,我们认为在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7月31日区间,牛股与全部A股在换手率、收益质量、资产结构、成长性与价值性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由于数据有限,我们无法通过建模进一步确认,牛股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哪些方面。
我们认为推动09年牛市的主要因素是“四万亿”,在流动性泛滥,风险偏好上升的情况下,牛股的特征可能会在行业层面得到更多的解释。
两段时间牛股群体特征分析总结
通过对两个时间区间的牛股群体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牛股的群体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间长度相关,时间长度的不同会使得牛股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我们不应仅仅只关注公司层面的特征,更应该关注的是经济的发展,时势造牛股;
2、经济支柱、快速成长以及政策刺激增长的行业出牛股的机率会更大;
3、牛股不一定是从小盘股成长为大盘股,从相对长期的时间段来看(2005-2012)牛股规模的发展途径可能是从大盘至超大盘;
4、牛股的非流动资产占比要明显小于全部A股,这说明牛股在轻资产模式下产生的概率会较大;
5、牛股都不便宜,相对于全部A股,两个牛股群体的估值都要“贵”一些;
6、从相对长期的时间段来看(2005-2012),牛股群体的成长性要明显高于全部A股,特别是成长因子中的ROE指标,这说明从相对长期来看,牛股的决定因素可能在成长方面;从短期(特定)来看(2008-2009),牛股的群体特征主要与当时市场的关注方面有关,例如在2008年金融风暴之际,牛股的群体特征可能与收益质量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