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实录》载,嘉靖年间,为了配制“红丸”(一种流行皇宫的春药),前后共选少女1081人。这些小姑娘大多是10到14岁含苞待放的少女,后来都无一幸免地成了嘉靖皇帝的“药渣”。嘉靖这样无情摧残女子,简直毫无人性,终于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宫女暴动。
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义愤填膺,一齐上阵摁住嘉靖皇帝,用绳子套住他的脖子,拉的拉,压的压,想把他勒死……如果她们不是因为太紧张打了个错结,嘉靖必死无疑。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仇恨,使皇宫中处于最底层的宫女用谋杀的手段,以图跟她们的仇敌同归于尽。由此可以想见炼制春药的宫廷是何等肮脏恐怖。
“红丸”又叫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身为道士的陶仲文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甚至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这“红丸”的制作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容器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以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等其它一些杂药,以火提炼,最后炼蜜为丸,成药。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椹、饮露水。
小小的“红丸”非但引出一起惊动天地的宫女暴动,甚至还引起后世的朝廷党争,这些“功劳”都归属于老祖宗朱元璋,毕竟,从他开国那天起,就开始崇拜了道教炼丹,并以实际行动开始了求生不老的路线。只是到了嘉靖皇帝时,把这种行为预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在炼丹方面没有老祖宗“掌握”和“操控”的适度,故而激起民愤,导致了一场宫女暴动的案件。
明末三宗疑案,惟“红丸案”最是扑朔迷离也最引人入胜。“深闺燕闲,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是明末历史家谈迁对此案的看法,但事实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因此成为又一桩宫闱之谜。归根结底,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听信道士之言,把那些如花似玉的宫女招来,初于采补,再被练药。许多小宫女尚未完全成熟,就被催逼月经,之后用来提炼内丹。这种摧残和侮辱已经超过了人的极限,皇权再大,但一些宫女终究不堪忍受这种残酷的摧残,决定反抗,于是发生了嘉靖时期的“红丸”事件——“壬寅宫变”。
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史上说法不一。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嘉靖皇帝朱厚熜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凌迟,这可是极刑!那么,谕旨中的曹氏和王氏又是谁?有人就认为宫女们没那么大的胆量,主谋当是嘉靖曾经的宠妃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事发后司礼监对宫女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逼供中,并没有明确的交代,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况世宗病痊后,忆起端妃的情爱,对人说:“端妃,我所爱,应该没有害我之心。”
纵观“红丸案”始末,有一个人是无法排除祸根所由,就是道士陶仲文,当然,跟嘉靖皇帝迷恋道教的态度也有直接关系。关于明世宗学道的事,当时反对最力且敢直言诤谏者,唯见大臣海瑞而已,海瑞并此疏奏嘉靖,劝其“改过自新”,嘉靖执迷不悟,因此大怒,命速系瑞镇抚狱,清官倒落如此下场。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红丸”事件后,三十多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住进了皇城西苑的永寿宫,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紫禁城内的寝宫里居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