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 字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2010-12-06 11:36:22)
标签:

仓颉

方正

宋体

宋简体

文化功能

杂谈

分类: 悦读童心

汉 字 与 我 们 的 生 活


一 、字   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游戏。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因小失大 猜一字                   一口吃掉牛尾巴 猜一字

多一点能吃,少一点有用。            一出头就长角      

一加一不是二。                      去一撇,就没了。   

要一半,扔一半。       他俩差点都当兵。(打二字) --乒、  

二、每一个民族都应该热爱自己的语言。

文字有两个功能:记录语言和文化功能。而文化功能是汉字独有的,不仅如此,文字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举个例子来说,福建人讲话北京人听不懂,但是写出来我们就都能够理解,这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字。

 

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有一天,他参加集体打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高兴了: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要写个“人”字,就画个“人”形,这是个侧面的人形。写“日”字,就画个圆圈,因为太阳上有黑子,就在圆圈里划条线,或点个点。“月亮” 的“月”,因为有“阴晴圆缺”,又为了和太阳区别开,就画成的样子,当中的线条表示月亮里的阴影,这些照东西的形象造的字,叫做“象形字”。像一幅幅跳跃的画,流滴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这些看得见的简单的东西,可以照着样子画,可是有些复杂的事物就很难画,有的根本就画不出来。例如“采”,我们不能把人在树上采摘的整个形象画出来,怎么办呢?画一只手在树上,就表示采摘的意思,“尖”的意思没有样子照着画,就在“大”字上加个“小”,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吗?用两个或几个字放在一起,让我们来体会它的意思,这种造字方法叫“会意”。

用象形和会意的方法造字,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字没法画出它的样子,有些字也不好用会意的方法来造,而我们讲话,要用的字很多,这些字,说得出,却写不出,怎么办呢?古代的人,加上相关的偏旁来区别。比如,已造了一个“青”,要说水“清”,就在“青”字旁边加个“水”,造个“清”,如果说“邀请”的“请”,就在“青”字旁边加个“言”,要是“感情”的“情”字,就在“青”字旁边加个“心”,“晴朗”的“晴”呢,加个“日”字好啦。

三、    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鹅是王羲之的宠物,他听说会稽一个老婆婆养有一只奇鹅,叫声特别悦耳,王羲之派人去购买,没有买成。王羲之不死心,邀了几位亲友,驾着车子亲自前往交易。老婆婆看到王羲之如此重视,连忙殷勤接待。到了中午,留王羲之午餐,她自厨房小心翼翼捧出一个大碗,碗里的竟然是那只他梦寐以求的鹅的肉。王羲之眼泪都快掉下来,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


 四、 汉字有它的声音之美。

儿歌:  星星谣

   数一数,瞧一瞧,

   天上星星有多少?

   这边星星多,

   那边星星少。

   这颗星星大,

   那颗星星小。

   有的星星咪咪笑,

   有的星星睡着了。

童谣:盖花楼

  盖!盖!

  盖花楼。

  花楼低,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叨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古诗:例如冬天的。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绕口令    满天星

天上看,满天星,

地上看,有个坑,

坑里看,有盘冰。

坑外长着一老松,

松上落着一只鹰,

松下坐着一老僧,

僧前放着一部经,

经前点着一盏灯,

墙上钉着一根钉,

钉上挂着一张弓。

说刮风,就刮风,

刮的男女老少难把眼儿睁。

刮散了天上的星,

刮平了地上的坑,

刮化了坑里的冰,

刮倒了坑外的松,

刮飞了松上的鹰,

刮走了松下的僧,

刮乱了僧前的经,

刮灭了经前的灯,

刮掉了墙上的钉,

刮翻了钉上的弓。

这是一个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经乱、灯灭、钉掉、弓翻的绕口令。

 

汉字文化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习汉字文化,用好汉字文化,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