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孩子的高考

(2010-06-26 23:47:13)
标签:

高考

教育

分类: 生活:生活家

今年“家里”有两个孩子参加高考,一个是表哥家的燕儿,一个是堂哥家的芳芳,都是女孩子,都是十八岁,都在城里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互相却不认识,因为这所学校的高三年级一向很庞大,班名每年都会排到30。还有一点不同----芳芳是复读生,今年第二次参加高考。

 

成绩,也就成了这两个家庭、甚至多个关联家庭中,这个夏天里最重要的话题。

 

两家人的神经都在紧绷着;6月7日后半个月,成绩终于像晒透的瓜,落地而出。芳芳618分,超过本省本科一批控制线;燕儿390分,离本科志愿资格线还差一截,出人意料的低。

 

燕儿打来电话,问我应该怎么办。 我问,你爸爸的意见呢?她说,爸爸现在不管我了。我能想象得到,表哥又在夜市上大杯灌酒接连抽烟的场景。他不打骂孩子,有了气宁愿自己扛着。一次燕儿和他吵架,他气得几天都没回家,家人甚至要满街贴寻人启事。在电话里聊完,我才知道,这孩子的英语才考了50分,拉了后腿。她不想复读,说还得重新过一年早上六点起床、十点睡觉的苦日子,太受不了,“还不如去死呢”。

 

这倒符合燕儿的性格。除了呆在教室里埋头读书,她什么事儿都干得风生水起,在家里会像个大人一样照顾生意,会做饭,烧得一手好菜,连她老妈都自叹不如;在学校里同学中间的号召力很强,老师让她当学生干部,她不当,但一旦有组织晚会、办板报等公事儿,却比谁都积极。

 

其实,燕儿是个人才,只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她的才能注定不能换来迈过高考这道坎所需要的分数。她也曾给表哥说过,要去国外留学,表哥不同意,一是不放心,再者条件不太允许,但她这个念头却没被浇灭,听到分数后,全家人都抑郁了,她却显得轻松,再次说,还是想去留学,不去欧洲美洲那么远的地方了,再说我英语也不好,去韩国或日本也可以啊,离家才几百公里。不知道她的伶牙俐齿口否说服老爸,但我答应做她的说客之一。

 

和燕儿截然相反的是芳芳。她给我留下的印象还停留在上小学时,扎着马尾巴,喜欢低着头背着书包溜着墙根走,不爱说话。后来我离家去城里上高中直至工作多年,竟再也没见着过她----每年几次有限的回家时间里,她都是躲在家里的,而她家离街道又远一些,即便是过年,热闹的街上都是看耍的人,也没见着过有她,问堂哥,芳芳呢?“在家学习呢。”每次都这么说。

 

十多年应该天真烂漫和充满幻想的时光就这样一刻不剩地支付给了书山题海,有些感叹,也有些心疼这孩子。2009年,芳芳第一次参加高考,分数达到了本科志愿线,但表哥说,不够一本线,再上一年吧,于是在拿到成绩三天后,芳芳就又扛起整整一袋子的书回到了学校----这所挂着省重点中学招牌的学校,每年都是高考成绩出来的第二天就敲钟开班,成群高考失败或像芳芳这样复读的学生,就都会再次进入新一年的倒计时。一年后,终于苦尽甘来。只是,我想象不到,“早上六点起、晚上十点睡”的苦头,燕儿尚且能用“还不如去死”表达情绪,但对于沉默了多年的芳芳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甚至,她会五点起、晚上十一点睡。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背景是,堂哥有两个孩子,芳芳是个女儿,超生的一个也是个女儿,她还想要第三个孩子,等五个月大时去做检查,又是女孩,流了。自此,年轻时刚硬刺头的他像受了重大打击,不再多言语,在他的要求和影响下,全家人都变得极其低调,家也从街边换到了林后。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尽管女儿学习不错,但儿子仍是他的一个心结。过年时同门的兄弟一起喝酒,他喝多了,蜷坐在沙发上喃喃说:我这就只能指望女儿养老了,但女儿早晚是人家的啊,我让她们上学,可是上得越好,以后就跑得越远啊,指望不上了。

 

一个夏天,四张试卷,两个孩子的命运,两个家庭的悲喜和心事,就这样在小镇上游荡着,一年又一年,今年是张家,明年是李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