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六大感动

(2010-01-24 21:33:07)
标签:

孔子

胡玫

周润发

颜回

论语

子见南子

鲁国

李零

影评

娱乐

分类: 电影:电影笔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关于《孔子》的恶评已然而起。某知名电影网站上,《孔子》首日的打分创造了一个历史新低。片方说,如此之多的“恶意差评”是遭遇了“黑手”----根据他们初步调查,是“某电影推广机构”在幕后操纵,而这个电影推广机构服务的是《孔子》之后上映的一个国产影片。

 

像足球一样,电影已越过电影本身,成为一个江湖。但我相信胡玫导演对于执导此片的诚意,哪怕在艺术水准上被人赞或弹。

 

对于孔子本人,袁腾飞老师说:“孔子是最倒霉的,死了几千年永远不得安宁,谁有点什么事就把他拽出来,要不然就烧香,要不然就上板砖。”而李零老师则用一本《丧家犬》幽然表示:我们确实需要真孔子,特别在这个礼坏乐崩的世界。

 

而我依然记得之前在广播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这句话来自1988年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的共同宣言。

 

我在2006年参加过祭孔大典,对于夫子、对于三孔圣地心怀崇敬。在此意下,坐在胡玫打造的孔子影像平生前,有诸多感动之处。

 

一,那一声苍凉的呼喊
在鲁国官场失意之后,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几年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后,“三桓”之一的季孙斯终召孔子回国。在布屐带着尘土落上故地时,夫子高呼:鲁国,我的父母之邦,现在我终于回来了!时光蹉跎,梦想扑朔,夫子此一语道破半生艰辛。《论语-里仁》有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远游时,父母已去世多年,却依然坚守着“有方”,只是这“方”太过生涩,一路生涩似乎让他得到了超度,回国之时,已抱着修学教书之念,放弃了治国之妄。

 

二,那一句最后的总结
“后人了解我,因为这部书(《春秋》),后人误解我,也因为这部书。”孔子的一生,最后化为一屋子的书简。在弟子们为老师收拾这些东西的时候,夫子念叨着这句话潸然而逝。电影中的一窗青山绿水是虚构的,却也在冥冥中印证着孔子问礼时,老子教训的: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三,那一人的知音
颜回一生对老师忠心耿耿,但唯独对“子见南子”表示了意见。这也是孔子一生中唯一的“绯闻”。南子说:“世人也许很容易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未必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体悟到的境界。”,孔子表情颤抖而变。孔子弟子三千,风尘一生,唯有这句话让南子成为了孔子的红颜知音。

 

四,那一抹最后的笑意
南子出行,被射杀在路上,冷箭让她花颜俱碎,然而最后一刻她想着与孔子的对话,又露出了淡淡的笑。“朝闻道,夕死可矣。”她应该想起来夫子的这句话了吧。而与夫子这一见,算是得道了。对于这个名声不好的人,孔子也是唯一赞美她“好德如好色”的吧。

 

五,那一路颠簸的荒凉
鲁国的雨,卫国的沙,陈国的饥肠辘辘,宋国的驱赶,蔡国的冰雪,孔子带领这帮弟子粗麻当衣,灰尘满面,吃尽苦头。但不管结果如何,一路上弟子的忠诚爱戴与夫子的坚韧博爱,让人动容。

 

六,那一个未竟的理想
老子说“无为”,孔子抱着一腔理想要“有为”,所以一生都很累。好在夫子在最后悟道了,放弃了治国之念,回到鲁国一心修学教书。

 

在广州,发哥问记者:你哭了吗?记者说,没。发哥说:那你还算人吗?话有些过分,但我想对于这部影片,我们应该从《阿凡达》的视觉浮躁里走出来,沉潜,用心感受下夫子的一生诗书戎马。在这个缺少爱或者以爱以虚饰的年代,感动我们的也许仅仅是孔子倡导的仁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