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行记之一:一纸耀城--蔡伦纪念园(20P)

标签:
耒阳蔡伦神农创耒石家庄正定诸葛亮城市文化游记摄影旅游 |
分类: 游历:在路上 |
几个月前,耒阳市要改名叫“蔡伦市”,以显得更有文化、更容易为人所知,这和石家庄要改名叫“正定”一样,结果都是引来板砖横飞口水滔滔,有人直接说湖南省不如直接叫“蔡伦省”,这事儿让酝酿改名的大佬们很没面子,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经过这么一折腾,“耒阳”倒被一些人记住了,包括我,出于职业习惯,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传播策划,和那些明星们炒作绯闻一样,都是为了博人眼球的。
耒阳之所以改名叫“蔡伦市”,是因为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叔叔生于此地。自从进入了市场经济,中国的很多地方的大佬们都想端历史的碗吃祖宗的饭,但凡出过一两个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地儿,都想极尽发掘其潜能,古时有后代人悬梁刺股以让祖宗“光耀门楣”,而今有后代人绞尽脑汁让祖宗“造福子孙”。
这是当下中国地方的发展思潮,不是特意来说耒阳这一个地方的。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其中最让人跌破眼镜的还是河南南阳和湖北隆中争夺诸葛孔明先生这事儿,争了多少年了,鸡飞狗跳、面红耳赤,但终无定论,这时山东的爷们说话了:争啥个争嘛,诸葛亮是山东人,后来为了发展事业才跑到南阳和隆中去的。这是个笑话式的新闻,但也正迎合了那句古语:家有一老是个宝啊!
在一个广告牌上看到了耒阳市旅游部门的广告词:耒阳,灵感之旅。可以想想,当年蔡伦前辈是如何像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一样,一拍脑袋来了灵感发明了这造纸术的。耒阳人的确也很具有灵感,或者说喜欢显摆出一些小聪明,比如在摩托车前面安装上一把被改造成长形的伞,满大街的拉风,既能遮阳又能挡雨,俺走过那么多地儿了,这事物还是第一次看到,心生赞叹。
其实,耒阳这个名字和神农创耒有关。“耒”就是古代翻土的一种工具,大抵相当于今天的犁子。这也很了不起的发明,而且发生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前几日看一个片子,非洲有个原始部落依然在用类似铁锹一般的工具耕地,相对于“耒”,非洲兄弟的工具在实用性上可就差远了,而且也可以说,过了几千年,我们祖先的智商仍然熠熠生辉。
耒阳人似乎很尊重这两个让城市引以为豪的老人,所以整个城市的文化核心都在围着他们打转。耒阳市委门前在豪华的大楼前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叫“发明家广场”,耒阳市政府也不甘示弱,把门前的“神农广场”弄得一派生机盎然。而街上的一些店名,也有不少牵挂着“蔡伦”这俩字儿的。
尽管如此了,耒阳仍然算不上是个旅游城市。在十一黄金周,耒阳人该干嘛还是干嘛,也没人指望发外地游客的钱财,外地游客来的也寥寥无几。而我能千里迢迢地赶到耒阳,也实在费了一番周折,从北京飞到长沙,再从长沙和几个包了辆别克去衡阳,再从衡阳这边跑到那边的汽车站,再从汽车站乘大巴去耒阳。
到了耒阳,这第一站就是蔡伦纪念园。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