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威胁下,中国企业的命门在哪里?
(2009-09-17 12:18:26)
标签:
经济危机贸易战人力资源企业发展洛克菲勒奥巴马惩罚性关税 |
分类: 观点:时事 |
出乎意料永远是危机年代的主题,就想没有人会预料到雷曼兄弟倒台的如此之快一样,刚刚向中国示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居然通过了对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要知道,即共和党出身的小布什执政八年与华摩擦无数,但没有让一项类似的法案得以通过,因为小布什一点都不含糊:在经济领域,这和宣战没什么区别。
没错,这就是宣战,特别是在当今大家一条船上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这种内斗尤为可怕,对美国汽车零件和鸡肉的反倾销调查只是一个开始,悲观者们认为一旦中国决定反击,美国将有数万名工人失业。
先别得意,那我们呢?
要论抗击打能力中国企业绝对是弱势一方,没有多少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真正经历过经济危机的洗礼,而在美国,刚刚相反。那么面对这场贸易战的威胁,中国企业最该护住的命门是哪里呢?
越来越多的亲历者把答案锁定在“人”身上,早在上个世纪洛克菲勒就说过,把我所有的资金设备市场都拿走,只要爷这批人在,过几年你们还是要喊我哥。这话真的很在理,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留住人才,如何用好人才,如果发现人才一直是我们与西方企业差距最大也是最容易被伤害的地方。不仅是人才的使用,企业规模的控制、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难题,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将过未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节骨眼上,不添增人手扩大规模可能就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一旦添加了人手,成本上去了收益未必会的来,加上谁也说不准的前景,配上头顶上贸易战黑云压城的窒息。不解决这个顾虑,我们的企业注定只能是襁褓中的婴儿,毫无胜算。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的最优资源配置应该是让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企业如果能集中精力做自己做擅长的领域,而将一些非核心业务活动交与擅长的专业服务团队解决,势必能达到更好的效应。“我们认为,在人力资源领域完全可以这样处理,这是一个用工企业,求职者和人力外包公司三赢的结局。”国内最大的人力外包公司总裁李浩这样给出了他的理解,“一方面让企业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第二个方面是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工作价值。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效率,从而达到降低经营管理成本问题,我们是通过企业的平台帮助企业的员工来实现大家的共赢,实现如何更好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应对之道。
无论如何,只有在企业发展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把人的因素放在压倒一切的关键位置,才能真正的为命门穿上金钟罩铁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