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5个初印象
(2009-01-01 22:52:39)
标签:
威海威海公园黄渤叹小竹杂谈 |
分类: 游历:在路上 |
威海之行计划了半个月了,一直未能成行。今天,飞机穿过洒满新年清晨第一缕金色光线的上空,我落到了这个“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遂了目的,在海边呆了很长时间,又走了不少其他地方,方才回来,顺手写点对威海的印象。
威海之冷非冷
之前,虽然小G同学一直在强调说这边很冷,要我多穿些衣服,我都没当回事儿--曾在寒冬腊月里去过长春的,也算是见了“深水”的人了,对小冷不在乎;但当飞机在落地前,播报威海的地面温度是零下20度时,我还是胆颤了一下。不过,事实证明,这个零下20度的冷没有发挥出20度的威力,或者说,威海的冷是一种湿润的冷,扑在脸上身上,多了些凉凉的水汽而已,干燥了多日的皮肤甚至由此舒爽了;而北京是一种干冽的冷,冷气打过来,不带任何的犹豫余地,唰地一下就钻到骨子里去了。但从空气湿度这最感官的一点上讲,威海确实“适宜人类居住”(同时我在也怀疑,加湿器和爽肤水之类的东东在这儿是不是有市场,呵呵)。
威海的人很淳朴
齐鲁大地儒家之民,淳朴好客似乎有目共睹;曾沉浸过鲁地的民风种种,今天也再次见识了齐土的善意朗朗。机场大巴上,一人问旁边的小伙,你是威海人吧?小伙操着一口地方话说,我是(这口音特像《疯狂的石头》里的黄渤,他是青岛人),那人又问:那你知道外面这个是什么路吗?小伙凑近了窗子往外看了看,说是叉叉路,那人接着问:你知道某某路在哪儿下吧?小伙说,我不知道……正在那人想说谢谢的时候,小伙突然站起来问司机某某路在哪儿下车,司机回答了小伙又给那人详细说了一遍。似乎很简单很随意一事儿吧,但小伙子的“热情过度”还是让我随喜了,毕竟,这事儿在其他地方没出现过;同时,白天打了几次车,淳朴的劲头十足的高,就像坐了邻居大哥的车一样,而且这种热情和北京给人感觉还不一样,他们显得更为实在,不只是停留在嘴皮子上的。
威海的空气一级纯净
怎么形容威海的空气呢,这么说吧,今天我一直在做深呼吸。虽然有点小风让海水显得浑浊(小G解释说这是风把浅海里的沙子搅翻起来了),虽然头顶上大片大片的云彩,但这都不影响空气的纯净,清澈得不带一丝杂念的,甚至带着些淡淡甜味,它们充溢在周身的巨大空间里,让人神清气爽。不但是空气,包括街道,汽车,建筑,等等都很干净,似乎刚刚雨洗过一样,赏心悦目。估计有威海人看到我这么写肯定要笑的---少见多怪了不是。
威海很安静
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安静。宽大的街道上行人不多,包括闹市区,也没有出现元旦应该有的熙熙攘攘;顺着“威海公园”3里多的海岸走了2个小时,见的人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个。虽然厌烦但习惯了嘈杂,忽然置身于一个相比而言有些真空般幽静的环境中,内心恍然,竟有不适。不过,我正是我想要的。包括明天计划去的荣成这个在CCTV音乐电视上的“心中的小城”,应该更为雅然。
威海的冬天没有夜晚
顺风肥牛海鲜火锅店,8点多就已经客人稀少了;街上的夜市,7点半就开始陆续撤摊了,窗外的茫茫大海,也似乎酣然入梦了……我给小G发短信说,向你爸妈问好,回信:他们已经睡了,你也早些休息吧。也许,也只有这个没有夜晚的城市,才能从骨子里修养出这份淡定和从容,才能秉持找着难得的舒适与安静。
叹小竹︱2009-1-1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