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西式灾难----评《水啸雾都》
(2008-09-26 21:42:42)
标签:
水啸雾都后天伦敦好莱坞叹小竹杂谈 |
分类: 电影:电影笔记 |
雾都是哪儿?在看电影前,我问了DL一句,其回答说:重庆吧?好吧,我可以下个结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失败的,他没有让学生看过世界名著《雾都孤儿》;我们的地理老师是失败的,他没有让学生记住有一个城市整日笼罩着红色烟雾,所以称谓“雾都”。在这儿,我直接用两个字来弥补因为老师的失败造成的后果吧:伦敦。
也怪我们的译制导演,如果像把《The Day After Tomorrow》直白地翻译成《后天》一样,把这个片子《Blood》翻译成《洪水》或者《水啸伦敦》多好,前者生猛急促,后者一目了然----而且,伦敦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噱头,不管怎么说,都比文绉绉的《水啸雾都》要好,这样也可以多吸引一些当年没学好语文和地理的人来看,照此一周的票房就不止3500万了。
有媒体宣传说《水啸雾都》是英国版的《后天》,乍一看倒还真像,无论是从水淹城市这个夹杂着环保、灾难、科幻的大杂烩主题内容上,还是从摩天轮、伦敦桥、大本钟等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元素运用上,乃至海报的设计上,两者似乎都如出一辙。而看完整个故事,则会把这个判断稍稍修正一下,那就是不能说《水啸雾都》和《后天》“很像”,而应该用“致敬”这个暧昧的词语,说白点儿就是模仿,说难听点就是抄袭,比如:
父亲:《后》中的父亲杰克•豪尔是个气象学家,他首先发现了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引发一场灾难,纽约将受到破坏;《水》中的父亲莱纳德是个水利专家,也是他首先做出了飓风将推动洪水淹没伦敦的判断;在这两部片子中,他们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圣人”。
儿子:《后》中,儿子山姆是个学生,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四处找寻他,并最后父子团聚;《水》中,儿子罗伯是个研究人员,也是在经历一番周折后,父子团聚(虽然最终父亲为了儿子死去了);两个片子中,儿子和父亲的关系都是情感主轴。
总统:《后》中,杰克•豪尔一个的汇报对象是美国副总统;《水》中,莱纳德的汇报对象是英国代理首相;两个片子中,总统(首相)都担当了决定国家命运的角色。
女友:《后》中,山姆只身前往纽约营救女友;《水》中,罗伯和女友在灾难中相依相扶;两个片子中,女友都是男人战斗的一种精神动力。
宏观和微观:两个片子都制造了一场宏观的灾难,也都在宏观下填充了诸如家庭、亲情、爱情、个人争斗等微观的东西。其实不但在这个两个片子中,在其他的西方灾难大片,比如《世界大战》中,亦是同样的套路。西方导演的想法是好的,就是极力想表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性道德,但作为商业电影,他们比我们更明白,观众不是感情上的难民,这些俗套的方式是无法打动他们的,而他们来看的,还是他们费劲心思做的特效,所谓故事情节,不外乎就是一片大叶子。
叹小竹︱2008-9-26北京
【2008年9月27日推荐至天涯社区娱乐频道首页-“影音(电影)栏目”】
【2008年9月27日推荐至天涯社区首页-“娱乐(影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