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说三鹿:医得好“脓包”,医得好良心?
(2008-09-22 22:32:36)
标签:
三鹿事件温总理新闻联播脓包行业规矩红心鸭蛋叹小竹杂谈 |
分类: 生活:生活家 |
据说三鹿的内部员工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很不幸,被我们三鹿给挤破了。”在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那个涉及22家家企业品牌的著名榜单后,这句话更显得像是句真话-----雾里看花中,真话是抚慰伤痛最好的良药。
不过,这句真话却显得不够真诚。什么叫“很不幸”呢?真的像那个流传的调侃段子一样,是三鹿人用了多年的漏斗坏了,不小心加多了几两三聚氰胺?而如果这个漏斗没有坏,三鹿是不是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兄弟般心照不宣地将这个“脓包”保留下去?
昨天的新闻联播中,温总对着复兴门北大街社区的一群大爷大妈说,这件事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我们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这样的企业,也要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温总的话总是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只是,我在想,如果这次在“坚决整顿、处理”了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那么下次会不会食用油中查出个四聚氰胺来?
前几天在楼下商店买水----自从康师傅出事儿后,我就改喝其他牌子的水了,而且每次都是搬一箱。但这次除了康师傅暂时没有其他水了,我问店老板:“你怎么还卖康师傅啊?不是都查出来是自来水了吗?”店老板直爽的回答让我大脑当机了至少3秒:“现在哪种水不是自来水?”等了会我想举例说某种品牌的水不是,但随即识趣地保持沉默了------我不想被老人家多看两眼然后再喊一声孩子。后来去超市,我特意在装满各种水的货架前看了看,真的是旗号猎猎,花枝招展,可谁敢保证“自来水”的脓包不存在于它们身上?
我还想起来一个很久远的故事。小时候特别爱吃芝麻糖,一年春节,堂哥从外地回来,看到我们这些孩子吃芝麻糖就说:“别吃了,脏的很!”堂哥说,他所在的工厂就是加工芝麻糖的,平时工人都是不管大小便都不带洗手的,还经常挽上裤腿直接用几天不洗的脚去踩原料,而且很多厂子都是这么干的。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沾染过芝麻糖。“不卫生”这个芝麻糖的 “脓包”像一个肮脏的幽灵,缠绕着我对是非的判断和理解。
类似的事情似乎太多了。有句话说是,做什么的不吃什么。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们知道他们做的东西的“内在涵养”,比如前两年的“红心鸭蛋”和“多宝鱼”,那些鸭农们、鸭蛋生产商们、渔农们肯定都是不吃的。在这次三鹿事件中,有一位湖南的妇女痛骂:“如果换成是你家的孩子,你们还往里面加这东西(三聚氰胺)吗?”一些三鹿人内心的回答也许是:“我们家孩子是不吃奶粉的。”
检验制度存在吗?监管制度哪儿去了?国家免检制度怎么了?很多人在这个时期追问着、质疑着、呼唤着各种各样的制度。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在每次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第一想到的、想得最多的都是制度。这实在很个很有趣的问题,就好像每次肚子疼、肝疼、牙疼、脚疼的时候想到是医生。医生能保准治好你的病吗?即使治好了,以后又怎么能保证不犯呢?
我们这个国家缺少的从来都不是制度。从我们咿咿呀呀学语开始,从家长的喝令到班规校规等等各种眼花缭乱的制度就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一直到真实地面对这个社会,制度更为繁多和严密,但它们的存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大于需要。其实,还是温总这句话说的好,说得实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一个良心问题”------当我们整个国家都飞速发展的时候,很多哦人、很多企业传统的道德观念丢失了。
刚刚过去的9月20日,是我们国家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人之初,性本善。”当一个国家要为“公民道德”定下一个宣传日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尴尬显露无疑。我们要为谁宣传道德?我们又能指责谁没有道德?仅仅是三鹿吗?仅仅是牛奶行业吗?否也。而我更想把这件事情看成是我们民族的一场病患,而不是一场灾难。灾难需要的是漫长的恢复和重建,病患需要的是精准的医治和调理,无论是从肌体,还是到心理,我们都需要医治……
叹小竹︱2008-9-22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