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如果你了解过去巴林石如何红火热闹,辉煌腾达,特别是2005-2012年那段让人笑得掩不上嘴的日子,巴林石天天往上爆涨,一、二万的石头瞬间变成几十万、几百万,不少鼓捣巴林石的人都发了大财,赚得盆满钵溢。而现在巴林石好惨,惨的不忍睹,守着满满腾腾放着石头的店,可连个人影都没有,许久都卖不出一块石头,连过个日子都成问题了。广州有个开3家石头店的朋友,被迫先关2家店,留下的一间转为经营“刚需”的翡翠,这东西几乎家家必有一块,结婚更少不了。最难受的有两种人,可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年拼命“杠杆”进石头的人,欠了一屁股的债。还有投入巨资炒作的老板们,没能及时“变现”,砸在手里的石头不少。
生意大不如前原因人人皆知,在此不多说了。
可有件事不得不说,有些人仍活在巴林石往日的荣光中,还沉浸在那时的阳光灿烂日子里,头撑的好大呀!心还是那么野,还天天做着原来一夜爆富的梦。
现在有几个人玩石头呀,年轻一代离这东西好远,看都不看一眼,根本没人摆理。我在深圳生活快30年了,屋子里有一大堆巴林石,玩石头的朋友有一些,但个个鬓染白发,大多都50多岁以上,没有一个青春少女,或是风华少年对巴林石感兴趣,至少我没碰到。大流量信息普及,大数据时代做主,参与和体验至上的时代。巴林石主若没有参与其中,有着深入体验,即便客户多和朋友不少,成交率照样低下,变现十分艰难。现在的传播手段日趋高超和先进,视频极为泛滥,抖音、小红书、B站大受欢迎,VR、AR盛行,扫码、刷脸、触屏式交易比比皆是。你就是参与其中,有那么一点点推广热点也没什么用,年轻人没时间看,没兴趣关注,热点满天飞,燥热的快着火了,可与他们没半毛钱的关系。互联网时代好玩的东西太多了, 网聊、网购、短视频等等,拿着一部手机连接着全世界,想怎么刷怎么刷,乐意如何玩就如何玩,潮的激起浪快泛成江河的事太多了,时尚迷幻的人颠三倒四,谁还有心情和精力关注几块破石头。
古至民国,文化人没啥别的精神寄托,也没有那么多好玩的,骑马、射箭和泛舟,再就是棋琴书画,金石雕刻之类,印石则是文人墨客的情调和意趣所在。篆刻及雕刻印石一直风行,成为历代文化风尚的标志。再就是前边提到近十年前那段古玩杂项澎涨不堪的泡沫期,回头看印石不过是资本炒作和雅贿腐败的玩物,不代表印石收藏和欣赏的真实状况。连同巴林石在内的知名印石好日子早就翻过去一页,印石市场理智回归后,屋漏偏逢天下大雨,经济大势急速衰落,红利更加荡然无存。巴林石往日的荣光和骄傲早己不复存在,而且至今仍未寻找到符合时代发展规律,适应互联网新经济之下的生存之道。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石芙蓉冻钮章、彩霞红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