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巴林石有没有缺陷?肯定有!缺陷是指欠缺或不够完备。巴林石来自大自然,纯天生之物,自带亿万年风霜雨雪,苍海桑田折腾的印迹,怎么可能一身油光水滑,完美无缺呢。自然之物有这样与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太正常了,正是有些瑕疵和毛病,才证明巴林石是天造之物,自然之子,充满天与地野性、蛮荒和锐利的气息,展现出独特个性和勃勃生机。
只是人类有点别扭,自我矛盾的厉害,甚至有些虚伪。明明满心喜欢巴林石来自大自然的真实、朴实和清新,期望玩石赏石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但又不能容忍和接受石头存在明显的自然痕迹,也就是石头有缺陷、有毛病,那怕是细小、微弱的不足,在人们眼里也会让石头大掉身价,变换立足圈层。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极尽可能去掉或掩饰石头的缺陷,表面热爱“自然”而又热衷除却自然,进而毁灭自然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口口声声说喜欢纯粹自然的石头,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仅认可石头的自然属性,更迷恋石头经“修整”后所产生的精致、华丽和情趣,由此得到充分满足后,自然而然就忘掉了自然的魅力。我们欣赏和把玩印石,表面上是接近大自然,亲近质朴、天然的东西,但事实上人们愿意选择的印石都极其的“不自然”,完全不同于“芸芸众石”,都是自然界特别稀缺少见,惊世骇俗的奇特石头。我们只爱珍奇,只爱妖娆,只爱非常,全是大自然中最不“自然”,又完全自然的石头,而满山遍野,没完没了蛮荒、原始和野性的顽石谁都不搭理,看都不看一眼。显然,我们只愿意接受带给我们情感愉悦、激情飞扬的石头,而且是加以极度夸张,至顶爆棚,完全戏剧化艺术表达的石头。许多民间雕刻艺人就是不懂这个,一辈子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就是规规矩矩守了个本色,手里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情绪表达,还是硬硬的顽石一块。
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巴林石有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这主要反映在“石性”上,也就是石头的质地如何。天然印石材质不可能完美无缺,甚至必有瑕疵,这太正常不过了,如果不是这样反而不象自然之物了。只不过我们见到的许多印石成品,都已经过材质加工或艺术处理,刻意去掉或巧妙规避了缺陷之处,去不掉的也就无可奈何了。同时太过完美无缺、光鲜亮丽的印石,也会让人必然生疑,作鬼造假的事不在少数。巴林石出自天然,天然之物必有缺陷,缺陷就是自然的标识,是真实可靠的标识。认定印石必有瑕疵是种理性,是种常识,是爱石藏石应具的知识起点。
还有雕刻厉害的人会视石头缺陷为宝贝,使出浑身气力挑战一番。薄意雕刻是寿山石独创技法,当初林清卿始创这门技艺,有相当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掩饰石头的一种裂痕“绺”。所谓“绺”是种再不会裂下去的老裂,摆弄寿山石的人认为这不是裂。印石的相石而为,俏色巧雕,相当大程度上就是规避或巧妙利用石头的缺陷,又比如钮头章,常常是雕钮头的这一方向无法切平,或有明显瑕疵,才以雕钮的方式加以艺术处理来弥补。艺术上历来“化腐朽为神奇”才是高人,许多时候恰恰是缺陷逼人想着化解,才产生了更为奇妙的创意。巴林石有缺陷是天生,天经地义,无可挑剔,无可埋怨,接受这个现实,不嫌弃!不放弃!
巴林石天然带来的明显缺陷有片状、点状之类的棉,还有裂和僵,以及不当水线。另外还有在后期切割、雕刻、打磨、抛光等方面不当而产生的缺陷。
棉是巴林石中白色晶体的聚集体,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巴林石无论是独石还是开料,几乎全部有棉。一块石头不管润泽脂腻,质地多么晶莹剔透,都会有藏棉现象,只不过有些一眼可见,另有些暗藏于石体内。棉不是巴林石特有的标志,只要是印石或是玉石各种棉就如影相随。
巴林石片状棉和点状棉多,也多表现为棉絮和棉雾,外观、大小、形态千变万化。还有肉眼难以察觉的皮下棉,打强光时偶尔可以看到,这种棉不影响观感,完全就当不存在。巴林的片或点状棉很多时候就是色脉、色点和色雾,完全是石头的“锦上添花”,是石头最精彩的所在。比如巴林鸡血石充满生机的血色色脉,就是形形色色的棉表现为色脉在飞舞飘动。巴林红花冻、黄花冻石体内缤纷绚丽的花色,就是棉棉相拥,脉脉互依的浪漫绽放。当然,相当多时候棉雾、棉脉、棉絮是巴林石质地纯净的大敌,显脏又显乱,极大影响了石头的美观。
巴林石的绺是指石质中的裂隙,行内将绺分为死绺和活绺两类。死绺的裂是指绺裂刺眼又明显,裂痕有粗有细,长短不一、深浅不同。死绺裂到此为止,死到地头了,肯定不会再继续发展,危害清晰又有限,对待死绺裂不必太认真,能够艺术处理为上策,当做常态视而不见也未尝不可。而活绺裂大多是细小裂纹,肉眼不易查觉,上手用指尖细划搜索方有感觉。活绺裂是石头品质大敌,不知何时就会接着往下开裂。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活绺裂加以掩饰性的工艺处理,不是挖掉绺裂处,就是想尽办法用雕刻手段加以遮掩。特别要警惕!印石有一种腊封裂隙的方法,处理过后了无痕迹,天依无缝,突际上毛病依然存在。
巴林石中经常出现水线,这是石体中呈现的不规则透明线条,水线的出现是巴林石矿体断裂后形成的裂隙,再次结晶而生成的线体,有点象人皮肤伤愈后留下的疤痕。水线的效果亦好亦坏,恰到好处的会增加石头的通透灵性和装饰美感,不合适宜的会添杂乱和显脏。俏色及巧雕会将水线循于无形,或变化为精彩的点晴之笔。
所谓巴林石的杂质多指黑点、白点和脏痕,黑点和白点经常散落或集合状况,在石体中特别扎眼,破坏石头美观。脏痕让石头总是显得不干净,杂质丛生的感觉。碰到有这些缺陷的石头,一百个无可奈何,必须接受这个让石头品质大受影响的现实。
巴林石干或礓的缺陷,是由于石头蚀变过程交代作用不彻底,触变不完全造成。巴林石无论干涩和礓硬,表现的都比较含蓄和隐蔽,外行常常看不出来。因为石头地子很干净,无明显杂质。色彩也很鲜艳饱满,可就是整体上石头感觉死礓死硬,干涩枯萎,死板又呆滞,显得毫无生气,这就是朽石不可雕也的伤感。
实际上某种程度上“缺陷也是美”,事实上人们向来对完美求而不得,必须后退接受现实而得以心安。我们得到的每一块巴林石,既有可取之处,也必有明显缺陷,如果每每计较,总是感到遗憾,那石头上就洒满了泪水,那这石头还玩得下去吗?石头“缺陷也是美”是认同事物永远不会完美无缺,我们必须以平常心对待事事必有的缺陷,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妥协接一个妥协,生活就始终隐含着委婉加无奈的让步。“缺陷美”就是对巴林石肯定存在的不足、缺点的现实接受,进而更加踏实、平静地看待石头。巴林石的缺陷的确可以证明石头实属天然,但我们仍不能将石头明显的缺陷视为自然美。石头的自然美只存在一块石头的整体美感上,而不在于石头的某一处缺陷上。我们坦然面对巴林石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样大大增强了我们巴林石贵在天然的信念,但最终我们还得将石头的缺陷视为一种“痛并快乐着”。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鸡血石钮章、对章,巴林红花冻钮章、巴林石玛瑙冻钮章,巴林红砂冻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