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630/云南粉冻石太面粉了

(2020-12-16 09:49:58)
分类: 巴林石漫谈
从网上可以看到不少云南粉冻石的在卖信息,朋友圈也有几个微友一个劲在推销。石头普遍块头不大,印章一般都1.5-2cm印面,机器雕刻的钮头,看上去非常呆板。上网查不到云南粉冻石具体产地,资源储备情况。我拜托了解云南宝玉石这行的朋友帮助查实,没有最后查实。一种新印石品种上市基本上都是这样,没有任何背景情况,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以然,只知道个名字。这个名字也可能作假,卖家故意掩饰石头来源,模糊流通渠道,怕别人来抢生意。比如老挝石刚入中国称为“越南冻石”,害得不少人跑到越南找呀找。泰来石初入境喊为“漳州石”,后来包不住了才顺着台湾叫“泰来石”。国内产的一种黄石头近似印尼“金田黄”,但质地不够纯净和色彩饱满,可对外一直自称“印尼金田黄”,不懂的人上当不少。还有即使是到了某种印石的产地,挖空心思也找不到这种石头的身影。前几年自驾到泰国清迈旅行,网上说中国有阵风行的“泰来石”就产自这里,石雕壶艺术家陈明志先生雕的一组泰来石壶特别漂亮。我转了不少清迈的古董市场、跳蚤市场和夜市,没见任何泰来石的珠丝马迹,感到特别失望。不过也有例外,有朋友到贵州黔西南旅游,随便就买到了几块“贵州鸡血石”,这种大理石地的鸡血石据说就产自这一带的万山特区。

为一睹云南粉冻石真实的“芳容”,专门通过“闲鱼”买了一块。印石这东西网上看欺骗性最大,石头拍照后,如调整了亮度、饱和度、对比度、锐度之后,光鲜亮丽了许多,好看了不止一点点,与原物可能差距特别大。收到货后果然如此,与网上所看到石头的“国色天香”效果,虽不是“天地之差”,但也观感降级不少。重要的话重复一次,买印石一定要看原物,色彩、规格和质地网络虚幻与现实之间,不是一个世界。事先从网上和朋友圈看了不少云南粉冻石印章,有一个印象,普遍规格偏小,印章大多1-2cm印面。也许我的观察面有限,看不到大家伙,也可能还没看到精品。毕竟任何一个石种本身等级差别巨大,一大卡车普通品级印石都换不来一块精品好印石是常有的事。下边的评语也仅是局限于我所见云南粉冻石的观感。

拿到手中把玩直接的感受,云南粉冻石色彩确实偏粉色,但没有那么粉艳妖娆,略略有点粉灰,颜色有点沉闷发呆。石头倒是干干净净,整体无杂,没有一点瑕疵,可这并不是好事。象瓶饮料一样一色均等至底,毫无变化的石头,看上去纯净整洁,几乎一尘不染,没一丁点毛病。但怎么看都少了些层次变化,没有明暗关系,冷暖对比全无,没空间纵深,无通透润泽灵性。云南粉冻石显然太面粉了,真象面粉中加了些红色素。太面粉一般是指粉色中白色加的过多,导致色彩不够饱满,对比度偏弱,锐度全无,颜色有些闷堵、死性和呆滞,没有灵性。整个石头看起来死死和粉粉的。

石头的美也来自色彩关系、明暗层次和通透程度等,一块石头如完全不存在这些因素,仅一个平均的色从头贯穿到尾,没有任何变化,不具整体环境变化色彩,那怕是那种极细微、微弱的变化,许多好石头一色清纯透爽至底,但仍不缺细小、点滴和微弱的小小不同,带来大自然的真实感觉,石头象有呼吸一样。如石头不变质地始终如一,明处不亮快,暗处不深沉,石头推不过底,象堵厚实的墙,憋闷拥堵到底,整块石头当然灰蒙蒙一片。也有些石头象水晶般惊人纯透亮快,干净的没一点毛病,也被人蔑视,不受待见,这也是太纯痴面傻,没任何变化带来的后果。据说云南粉冻还特别软,我用指甲划了一下,立即出现了道白粉线。

特别要命的是云南粉冻石如同老挝石一样,所具功能太过有限,作用过于简单直接,就纯是石雕的一种原料,赤裸裸就是块雕刻用石。雕刻为成品后难以溶入中国传统石文化,产生历史文化附加的期望不大,艺术魅力累积于身的机率更加渺茫,靠情怀发展的周期十分漫长,或永远都不可能。长久以后都难以成为石文化的传输工具和扩散者,不会有自身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内含。

2630/云南粉冻石太面粉了

2630/云南粉冻石太面粉了

2630/云南粉冻石太面粉了

云南粉冻石钮头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