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杂谈 |
现在你碰到所有的商品标价,无论是实体店铺,还是网上购物平台,几乎全是一种标价模式,极少有例外。就是用大字标一个价格,在这个价格右侧紧挨着再打一行比较小的数字,这个“凑”过来的价格,通常是黑字上打了一条红斜线,这表示右边是原价,左边现在的价则打了好大的折扣。这番把戏本是商家一种促销手段,太常见了,一点也不奇怪,也没有什么不对,打折惠民应该是件好事。可一件事物走向极端,从个别、偶尔和少见,演变为全部、固定和平常,那就不是原来那个味了。
折扣价本是在原价基础上进行打折后的一个价格,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确实也有真打折的,我在盒马买一款雪糕,平时29.8元一盒,有时就来个买一送一,等于降了一半价。这款雪糕我在永旺等超市看过,价格和盒马一样。以往就常有一些商家借折扣价“捣鬼”,放出所谓的优惠价实际高于原价,返券促销的价格反而比原价高,还会不如实讲清楚附加条件等,欺骗、诱导了不少消费者,这是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我现在看到所谓的折扣价,己经到了完全不相信,甚至反感和讨厌,有点恶心的要吐了。有次看了网络平台上的一款酒,线下有家超市价格为140元一瓶,这家标折扣价也是140元,旁边标的原价小字是190元,然后打了个红色斜线。这不是明显在糊弄人吗?不了解行情的人,买了这瓶酒还老高兴了,这下可占了便宜。实际上商家每每的套路都是这样,虚构个挺高的原价,再痛下杀手来个狠狠的折扣价,撩划的让你动心,大多时候是让消费者栽到坑里。
相信大家的感受也是这样,一种本是优惠、让利和降价的特殊方式,几乎变成了一种玩弄消费者的把戏,一种姿意妄为小小的欺骗!谁信呀!所有的东西统统是打折,全部在降价,如是这样倒要问一句,原价到底在那里,真的存在过吗?样样东西都是折扣价,就等于没有原价,没有折扣,没有优惠,完全是做了个局,弄成了个套路。原来一切正常的全部变为不正常,正好说明原来的就不正常。这些小孩子都懂,可是商家还在厚着脸皮宣扬,真是视消费者为白痴!
对付这种烂到底的折扣价,就要多了解、多比较,了解原来正常的市场价格。比如我常买日本麒麟瓶装生茶饮料,深圳每个超市的价格不同,大概在15-19元一瓶之间。网上24瓶一件购买,选择可靠的天猫、京东平台,不同网店平均每瓶8-12元。每家都标有原价和折扣价,你了解市场价格就知道对方的原价和折扣价是否真实。
2020年2月1日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晚上8点多到深圳山姆会员店,人出奇的少,食品不如原来齐全,但大体上应有尽有。
2016年9月30日在温哥华,我到美国、加拿大人认为最好的Costco超市,这家超市营业额仅次沃尔玛,在美排第2,但品质远超沃尔玛。这次来温哥华大学老同学带着去Costco几次,因为我们没有会员卡。喜欢这的生鲜食品,蔬菜水果面包牛奶海鲜肉类等每次拿一大堆,东西实惠的一塌糊涂,举例4升装有机鲜奶相当30元左右人民币、2公斤左右去头冰鲜大虾相当60元人民币左右。这是家生鲜食品超70%的超市,唯一缺点是每份包装量都太大,适合2-4个家庭分食。我常因为这个顾虑放弃购买某些食物。最后一次来Costco有点心生悲凉,回去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前一篇:2511/看人划条线
后一篇:2513/深惠买房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