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82/老朋友就是历史

(2020-08-04 11:10:56)
分类: 杂谈
今年6月初回到呼和浩特,这是我的“老根据地”。

在这里读大学4年,毕业后到另一个小城当了3年多中学教师,后来调回呼和浩特一个杂志社,又过了3年多,再换到一家中央媒体的当地分社,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辞职到深圳创业。前前后后在这座城市混迹了10年多,这个时候年轻,我的青春,生命中最好的年华,人生大多美好的时光都消耗于此。

离开呼和浩特后,时不时又回来看看,多因为生意,常常早上一个电话,下午就飞来了。有些年还在这设了个分公司,我的生意大多在内蒙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人脉在那儿,生意就多发生在那里。太太一直念叨家乡是个根,根不能断,多年前就留有一套房。七、八年前有次回去,当天晚上返程的飞机,下午开了个车在南二环随便乱转。看到深圳开发商弄得一个楼盘,看了样板间,挺喜欢,也就不到半小时就落定了一套。内心中还是把呼和浩特当个家,是离不开的故土,永远心心念念的地方。

相隔快2年,又一次回到呼和浩特。

大学同班老同学,后来又是内蒙古画报社的同事苏力德请我和太太午餐。那边的朋友叫你吃饭会同时招呼来一些你认识的朋友,这样挺热闹,趁机大家都见见。我到餐厅包间时己坐下一“唬片”人了,也就是好多人。正面隔桌坐着我原在内蒙古画报社及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老领导石玉平、张瑞生,当时都是我的顶头上司。石社长后来官居内蒙古出版局局长。张主任之后海南、山东、北京等地新华社的经营搞得风生水起。老领导的右侧是我在内蒙古画报社时所在编辑部的主任,离职后到西贝莜面村担任艺术总监,写了首《天边》歌词而名声大振的吉尔格楞。左侧同样是内蒙古画报社时的同事额博,时任记者部主任,之后是内蒙古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主席。今天这个宴会“主题”是内蒙古画报故人相聚,这个杂志社出来的精彩人物都在座。我的左边坐着张建平,这个名字极易混淆,叫的人太多。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乌海一中教书,他也在这所学校教英语。我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搞经营后,他也丢了公职跑过来。挨着张建平是曹相如,我们原在家乡就是好朋友,多年前先后到深圳创业,经常喝酒泡在一起“胡吹乱侃”,最近一些年他回到家乡照顾家里老人。这个场合让我有些莫名的激动,心潮上下起伏,表面平静如水,话语不太多,可内心这会又刮风又下雨。想起台湾人李伟文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可以不断交新朋友,这没有错,但新朋友有一个大麻烦,没有过去共同生命的经验,会有孤独的感觉,你讲过去的经验别人听不懂。所以和有共同记忆的老朋友在一起消磨时间,不做任何事情,本身就有意义。”这段话此时太代表我的感受了。

在座的老朋友,看到他们就看到了我几十年的人生,我生命中经历的5个阶段他们都是见证人,好事和坏事,温柔的和恶劣的,光彩的还是荒唐的,血与泪,风与雨,那些所有经历的悲伤、痛苦,以及欢乐、幸福,这些老朋友都是“照妖镜”,分毫逃不过眼,知道的一清二楚,彻底赤裸裸、光溜溜,无可躲藏,任何掩饰都是徒劳。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读书→乌海一中教书→内蒙古画报社美术编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从事经营→深圳平面设计创业,有如动画片急促的翻页,哗啦哗啦,几十年时光瞬间流过,在座的老朋友不时浮现出身影,偶尔出来说句什么。我突然意识到,老朋友就是历史,我的活生生的历史,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都血肉相连,命运与共,我们在这一生中己经彻底绑定,绝不会轻易扯开,不管见与不见,那怕长久沉默互不理睬,那怕远隔千山万水,相互都永远存有共同意义、一样价值!

2482/老朋友就是历史

大学老同学苏在俄罗斯风味餐厅请饭,餐中大家合影。前排左一原内蒙古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主席额博、左二原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经理室主任张瑞生、左三原内蒙古出版局局长石玉平、原西贝艺术总监吉尔格楞。第二排左二建平老友、左三相如老友,左四、五东家老同学苏夫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