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深圳地铁站名可否编个号

深圳地铁线路名称原来是罗宝线、龙岗线、蛇口线之类,说香港地铁就是这么叫,香港地铁的确以港岛线、荃湾线、将军澳线、观塘线等分别。深圳地铁后改称几号线,现在1-10号线可能都有了。叫数字让外边来的人容易辩别一些,叫地名当地人,或是中国人识别都问题不大,可外国旅客看着就头大了,很难弄明白。实际上用颜色区别线路更简单明了,香港、东京、巴黎地铁都讲红线、绿线、蓝线、黄线等,线路以不同色彩相明,清晰明了,更容易让人弄明白和搜的到。
去年在乌兰克首都基辅搭地铁,感情地铁站名很好记,地铁站名除了用当地文字及英文双语标示外,每个站名还加上数字注明,让外来不懂乌克兰文,象我这样英文也不懂的人,轻易就能记住出发站名和到站站名。这座城市只有3条地铁线路,被列为1号线、2号线、3号线,也称红、蓝、绿线,1号线的第1个站标注数字为101,第2个站标为102,后边以此类推。那么2号线就是201起数,然后接着向后排列,3号线也是这么处理。我从住的酒店出来,走几步路就到了地铁2号线,记得站名前标的是217,往回走再坐地铁,记住这个数很容易。我们要到的站,一路上只认真记牢到站的那个数字就得了,真是太方便,太轻松了。我当时就想要是深圳的地铁也这么标注站名,会大大方便外国人识别,中国字更难认难记,"老外"们想记得太困惑了。后来我到日本札幌,地铁站名用4种文字列出,日文、英文、韩文、中文,中文还用了简繁两样,等于是5种字体,真是贴心呀。不仅如此,站名也标了数字,标法与乌克兰地铁类似,日本人好心细。我和太太走了不少欧洲城市,经常乘坐地铁,因为英文不熟练,记住要到的地铁站,全凭死记住是要坐多少个站,一路上必须集中精力数数,到一站数一个数,另外还要记住到站站名开头英文是那几个字母,两方面确认后才放心地下车。也有挺狠狈的时候,偶尔还会下错车站。比如路过的站特别多,从伊斯坦布尔机场坐地铁到我们所住的酒店,有30多站,那数得过来呀!还有英文站名开头字母经常有重复,不小心就弄混了。最糟糕是上的这趟车次是快线,经停站省略了不少,与原来的停站数对不上,只好打开谷歌中文导航一路上小心核对。其实到中国的外国人并非英语都呱呱叫,相当多完全可能中英文站名都看不懂,标一个数字就能解决他们好大困惑。什么是国际化城市,不是光鲜、洋化,而是全世界所有地方都象在家一样,可以毫无障碍,自由自在地生活。
刚才下暴雨,太太开车拉着我回家,路上多处积水严重。路边一个大巴站时,候车雨蓬下站着不少人。太太看到路边雨水一大滩,专意把车开得很慢,车过时没溅起水花。昨天也是下大雨,雨停后我站在路边等的士,一辆车飞弛而过,将路中间的积水溅的四处飞扬,不用说弄了我一身。我常想,我们这个时代,不是缺创新,也不缺发展,有人每天为这些“日新月异”欢呼雀跃。实际上我们特别缺同情心,缺友爱,一点小小的心意,一丁丁的关怀,就象太太刚才做的那样。深圳地铁站名加个数字,也是这个意思,一点点对人细微的关怀,让这座城市更有人性,更充满友爱。









2018年6月8日中午,体验了一下乌克兰基辅地铁,从PIoshcha
Lva
Tostoho站上车,这个站印象最强烈是地铁站下沉之深,坐滚梯向下,望不到头的长,看了一下表,用时一分半电梯才到底。电梯向下时心里真有点怕,有些恐惧,挺吓人呀!
地铁极深,这是前苏联的作法,战时可用。 到Poshtova
poshcha站下车关门极快,我们3个人只来得及下去1个人,车门把我的手夹住了,怎么也弄不开,车门也不自动缩回,胳膊夹的好痛,最后好不容易收回。沒办法多坐了一站,马上又乘相反列车回来。我和太太每到一个城市,都愿意乘坐一下地铁或巴士,混在当地人中间,你才觉得真正生活在这个地方。


2018年6月28日飞到北海道新千岁机场,第一件事还是买地铁票,乘地铁进札幌市区……

2019年4月16日,我们乘坐东京地铁C线千代叶线往明治神宫,乃木板站刚开出一点,有人按了紧急停车键,列车响铃骤停,一位年轻人倒在座椅上……有个中年妇女立即掐人中抢救,列车员也带过来,列车倒开了一点,最后几位铁路职员拿来轮椅……






2018年9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小时飞到赫尔辛基,照例机场地铁买票、乘车去市区……
前一篇:2270/我的简单家史
后一篇:2273/夏日网购瓜果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