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
傍晚时分,从所住公寓窗外看耶路撒冷,平静祥和,密集笼拥的房屋,简单又朴实。实际上在这幅背景下,仍象这片土地以往一样隐藏危机。以色列国家旅游局公众号有句话我印象深刻,不能以惯性思维看以色列。满大街持枪的警察和军人,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脚下这块土地,确实一直是个非常矛盾的存在。据说去年来以色列旅游的中国人有十几万,我和太太只不过是其中随大流的一员,普普通通,来随便绕上一遭,一切都平淡的不值一提。我没有这个意愿,来一趟以色列,就如去了多么神圣的宗教圣地,就像人们纷纷去西藏,要接受什么“灵魂”、“精神”上的洗礼,如果你的心是硬的,那什么也洗涮不掉。旅游和旅行的区别,就是旅游是参观古迹、国家公园及博物馆,大大增进对这个国家的了解。而旅行则要自己安排一切,多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也生出许乐趣和经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和当地人打交道,贴进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偏差喜好,而到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什么让这里运转,看他们怎么生活,怎么对待外边的人,以及感受他们的欢乐和忧伤。
这次来以色列住在耶路撕冷,提前在爱彼营预订了间私人公寓,位置在市中心,就在马哈耐 · 耶胡达市场旁边。这个公寓在一栋30多层的大厦的7楼,有厨房和洗衣机,这样生活方便了许多。住这样的地方往往要自己解决早餐,早上一般懒得出去。另外若是下午跑累了回来,有时也不愿意再往外走,动手弄个晚餐是常有的事。几次跑到楼下的市场买食物和蔬果。刚才去买皮塔饼,以色列人顿顿吃的一种主食,到以色列风味菜馆这种饼都是赠送,一个人一张或二张不等。我知道在马哈耐 · 耶胡达市场一张饼通常是0.5个谢列尔,在一个饼摊上递过去2个谢列尔硬币,摊主先是手裹塑料袋拿起4个饼,看了我一眼,瞬间抖落了2个,没吭声我就走了。心里有数,按中国物价比照,一个我两个手掌平摊那么大的饼相当于人民币1.53元并不贵,1个谢列尔一张饼可以接受。一个在以色列留学的中国年轻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阿拉伯同学去市场买皮塔饼,4个饼就要10个谢列尔,这人嘀咕了几句阿拉伯话,摊主将饼立即加到10张。也是这位中国留学生去买西红柿,品质不太好,放的时间有些长了,只挑了4个小小的,摊主要价10个谢列尔,这个价格很过份,有点欺负人,是买一大堆西红柿的价,他只好掉头就走。而在以色列,这种情形太常见了。
刚来以色列第3天,我和太太开车去特拉维夫,去逛有名的Sarona Museum食品市场,中间有点渴,去一个小超市买瓶可乐,饮料都不标价,收银的人要18个谢列尔,我知道以色列饮料贵,但一瓶可乐大概在8-10谢列尔,这个家伙又是“看人下菜碟”。在以色列消费,除非那些比较正规的地方,好些时候你觉得没谱。对方嘟嘟囔囔说了个价,希伯来语或英语,不管你听懂没听懂,对方在收费时总是“随心所欲”,不太老实。这个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在以色列生活好几年的留学生都是这个经验,他们一般不去集市、小摊买东西,为避免麻烦,尽量去标价清楚,规模大些的超市,街头小士多店也不行。刚才我提到的Sarona Museum食品市场,也是一个个分散店铺,与集市的状态相当。在耶路撒冷、埃拉特等地打车或叫优步,不打表就乱要价,若打表就使劲绕路,经历了多次,真是恼火,又无可奈何。仅从这点上看,不代表其它,一些商业交易的不守信,不诚实,让我不喜欢以色列。不过,旅行永远是个人的事,每个人所遇不同,感受不一样,结论自有差异。

耶路撒冷马哈耐 · 耶胡达市场,周5开到下午2点,周6安息日不开,新鲜蔬菜水果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