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巴林鸡血原石独具的魅力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巴林鸡血原石分两种,一是矿采石,是指从矿山矿洞中所采下来鸡血矿石,另一种是"跑卧石",就是散落在矿山表层土石中的独石,不知什么年代,由于火山爆发、泥石流推动、地震摇曳、大雨冲刷、自然风化等原因,会将巴林鸡血石矿脉弄碎、分裂,姿意将碎块抛撒到泥土中。这个"跑卧"是当地土话,意思是石头被大自然捉弄,跑出来又卧下,表述还挺形象。巴林鸡血独石比矿采石从理论上讲要好,石头埋于土中上千万年,甚至年代更久远,经受地老天荒,极为漫长的雨水、潮湿泥土滋养浸润,石质变得更为温润细腻,更加凝实油渍。石头的外表也被异化的曲婉圆滑,还会被渗染出一层皮色包衣,泛出各种表皮颜色,让石头多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和多变的肌理质感。但也应该看到,北方天气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大,矿山的土层并不那么湿润发潮,巴林鸡血石独石的滋养条件并不那么好,外表坑洼起伏、凌利尖锐的也不少,石质也并非比矿采石更上一层楼,区别不算大。
巴林鸡血原石赌石的成份不大,虽然也有个别现象,过去每年一度的鸡血石原石竞价销售,也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块鸡血原石表层血色旺盛,成大片聚集,有人以百多万竞拍到手。可回去切开一看,石头仅是外表有一层薄薄的血色,里边全是硬硬的岩石,不是半透明、微透明的冻地,连不透明的实地也不是,血色更是一点也没有。真是栽狠了,应了那句老话:“血本无归”。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巴林鸡血原石没有赌石的风险,基本上可以"一目了然"。有经验的还会打灯照射观察,一般情况下石体会被照亮几公分或十几公分,石头的材质、色彩会更会有所展露,大体会看清楚是怎么回事。相比较而言,矿采鸡血原石剖面暴露直接,大多数时候材质和色彩无可掩饰。而鸡血跑卧原石则因面罩"外衣",相对来说辩认会稍要谨慎些。
中国四大名石的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从不以裸石示人,寿山石即使是块鸽子蛋大小的田黄,也要雕个薄意。中国四大名石中唯有巴林石有"自然形"这个品类,这个自然形就是没有经过任何雕刻,仅打磨和抛了光的裸石。这显然是个"偷懒"的方式,只能理解为暂时没想好怎么雕这块石头,或是还没顾上去处理这块石头,就"急不可待"先让石头"抛头露面"了。相较自然形加工了又未加工了的"名不正言不顺",我更喜欢巴林鸡血原石的原本和直接,未做任何人为修饰,浑身赤条条的毫无遮掩。一些公开正式的名石展览,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巴林鸡血原石也时有亮相。也许宝玉石这行自古以来,都是"卖身不卖艺",石头好就是一切,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登上大雅之堂。巴林鸡血原石的魅力,在于石头就象刚从旷野中搬来,还沾着一身沙尘和土气,那么自然质朴,充满野性和蛮荒气息。尖利梭角和锋锐的剖面,焕发着勇敢和坚定的力量。苍桑嶙峋的外表,斑驳复杂的包衣掩藏不住鲜红血色的喷洒和爆发,感觉血在烧,风在吼,赤焰的江河在流淌,火红的云霞在燃烧……怎么形容,怎样描述,都写不清,说不明白巴林鸡血原石的精彩和魅力。比起那些雕琢粗陋、空洞和苍白,没有艺术品味的鸡血石雕刻成品,比起那些仅匆匆打磨,只是表面油滑了一些,有些矫柔造作的鸡血石自然形,我还是要说,巴林鸡血石原石的真诚朴实,毫不造作也许更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领会大自然原本的美丽。
血色充沛饱满,含血量高。血脉色彩红艳,色感新鲜,条线流畅,跳动活跃。石头块形方正,结构厚实,后续雕刻空间理想。地子干净、纵深透爽,是块难得品质极佳的鸡血原石。
满体白玉地洁白如雪,不含杂质,干净清爽。地微透明,润泽细腻,油脂光亮。血色虽少,但与地色反差强烈,反而更为耀眼夺目。
地子干干净净,不见任何瑕疵。质呈微透,玉润脂泽,油性外溢。血线飞舞跳脱,生动活泼。血彩红艳鲜沥,耀眼动人。
血色集中,成大片波浪式涌动,汹涌澎湃,分外激动人心!血色鲜红浓艳,宛若即淌即流,这是少见的"活血"鸡血石。
血色成片聚拢,血彩集中密实,又向外飞扬状,宛若满地红花怒放,春意盎然,鲜艳夺目。
白玉地过渡到芙蓉色地,纯净透润,温馨柔和,血彩象抛洒出的花瓣遍布其中,鲜亮红艳,真是明媚动人。
地子干净,满体无杂。材质莹脂玉润,油滑细腻。血线清晰,排列规则,在清朗地色映衬下分外鲜艳、跳跃,生动可爱!
血彩大片聚集,几近铺满石面,感觉是血海滔滔,血流激荡。象这样血!血!血!血色突出,分外强烈的鸡血石真是难得。
血色过半,条状血线如网罩满石体,这就是块血疙瘩!血彩大红赤烈,红浓色艳到极致,是块少见的地透、材净和血浓的鸡血原石。
地子纯净微透,象天光微露,血色向四周晕染弥漫,宛若朝霞初升,绚丽多彩。整个石体透出鲜活生气,勃勃生机。
前一篇:2140/不可以乱叫鸡血石
后一篇:2142/先杀死石头再杀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