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7/巴林石如何面对薄意

(2018-11-23 11:11:15)
分类: 巴林石漫谈
薄意是寿山石雕的看家技法、独门绝技,完全由寿山石自清末民初独创,并发扬光大至今。薄意丰富了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语言,这是寿山石雕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大贡献。大家都知道,薄意是从石雕浅浮雕逐渐演化而来,比浅浮雕还轻浅了很多,几乎看不出高低层次,深浅厚度,实际效果有如石头上的中国画白描,象一幅在石上微微浮起的国画。薄意确实借鉴了中国画白描的手法,单用线条勾描形象,用不到其它任何修饰或渲染方式,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均以线条表现,朴素简洁,概括明确,刻划精准、流畅和生动,形简神全,意气豪放。如果用教科书式语气讲薄意,会说层薄且富有画意,故被称为薄意,薄意历来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著称,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一门艺术。

由此可知,薄意创作不饰背景,只求突出主题,着力于体现事物本身。薄意表现舍弃细致,意在传神,沒有修饰性刻划,集中描绘物象特征,画龙点晴般揭示事物本质,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薄意雕刻从不尚华丽,朴实单纯,真率细腻,追逐天造形态,自然之美。

说了这么多薄意的好,是先讲清薄意是怎么回事,再引至本文的主题,直来直去,巴林石怎样面对薄意?

薄意最早产生的缘由,多少是被逼无奈,有点被迫选择。寿山石雕面对田黄石、芙蓉石等价值锱铢必较的名贵石材时,连削悼一点点石屑都于心不忍,心疼的要命,这类石头己以克计价,那怕敲掉分毫都是大价钱。只好在石面浅而再浅地勾划些线条了事,寿山石又从没有裸石见人的传统,那怕是鸽子蛋大小的石头,也要划拉雕点什么,我们所见的田黄石,几乎全是身罩薄意,这就不奇怪了。还有寿山原石大多爆破方式开采,或别的原因,石头难免留下裂痕,寿山石行内对此专意加以掩饰,将裂纹称为"格",通常情况下,薄意多是为了"巧掩瑕疵",也就是为了掩饰裂纹,故意将裂隙处理为线条,另外薄意也用于"躲砂"。尤其是现阶段,薄意修修补补的功能,可能大于"在石头上画画"。

巴林石碰不碰薄意,巴林石有沒有必要饰以薄意,能不能适时应用这门雕艺呢? 巴林石石质多色脉、色雾,单纯一色的石头很少,"花里胡哨"的石头上如果饰以薄意,轻浅单薄,混淆不清,难以显现,根本无法展现薄意的魅力,反而可能画蛇添足,更加添乱。巴林石因资源储量丰富,石材市场投放量大,普遍规格不小,一般来说石头偏小,才适宜雕琢薄意。还有巴林石带裂痕、裂纹不是没有,可有此瑕疵的石头面世量极少,真不太需要薄意"乔装打扮"。我摆弄巴林石多年,没见过几块"有格"的石头。面对薄意实际上最重要是有没有本事驾驭,寿山石清末民初出了个薄意大师林清卿,至今仍无一人能超越,反而整体薄意水平有所下降。薄意多为掩饰裂痕、砂斑功利所为,尽用于"修修补补"处理问题,角色尴尬。薄意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刻为一体,将中国画画理融入石头之中,使世间万象凝集于方寸之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成为一种极具人文气息的独特艺术。寿山石雕刻大师郭懋介说的最明白: "薄意者,吾称其为‘刀画',即在石上以刀代笔作画也。但它比作画更难,因为石料形状不一,有裂痕,有瑕疵,有皮层,必须具有扬石之长,避石之短,化弊为得之功底,非一张作画的白纸可同日而语,特别是远近呼应,虚实沉浮,意到力不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易也。" 可以说巴林石暂时还没有精于掌握薄意雕刻艺术的人才,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转自《艺术古董古玩》公众号,林清卿寿山石薄意作品,如不允许,请马上告之,即刻会删除。

2027/巴林石如何面对薄意

2027/巴林石如何面对薄意

2027/巴林石如何面对薄意

2027/巴林石如何面对薄意

2027/巴林石如何面对薄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