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18-11-19 15:03:56)
分类: 杂谈
从一个航空公众号上看到一则趣闻,是件真事。2018年4月14日,有位刘先生从以色列一个人坐海南航空的787大飞机,飞了11个小时,从特拉维夫回到上海。他原定4月12日从特拉维夫返程,这天正遇上美国宣称要对叙利亚动武,这个航班的航线要经过叙利亚上空,就被取消了。海航免费将航班改签到4月15号,结果4月14日美国果然真的动武,仗打起来了,这位刘先生急了,怕回不去中国。赶紧联系海航,问今天有没有航班飞中国,目的地那个城市都行。一问当天还真有一班从特拉维夫绕行土耳其飞上海的航班,但改签要收费,飞机3个小时后起飞。他急忙打车到机场,登机时有个乘务人员过来问: “你是不是刘先生?”得到肯定回答后,这人说: “你是今天航班上唯一的乘客。” 就这样,他非常意外地坐了一次特拉维夫飞上海的“专机”,飞机起飞时,乘务长播报:“尊敬的刘先生,您的专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这真是幸运! 一个人一生中极其难得的一种机遇,比彩票中大奖还难。这小子太走运了,这种“待遇”,完全比肩一国元首的礼遇,实际上比总统专机还牛B,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国领袖有787这种最大客机的专机,还有即使是总统专机,也跟着随员、警卫一大堆,那有整架大飞机只拉一个人这么威风,这么阔绰! 这篇东西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也体验过一个乘客的航班,欢迎留言。” 我立即写了一条,发了过去,不到几分钟,就被选中登了出来。我的文后留言最合这种场景 ,我写道 : “大概1987年,也有一次乘坐“专机”的经历。那时我在内蒙古一家杂志做美编,杂志在石家庄印刷,差不多每两个月要飞2次石家庄下稿或看样。当时呼和浩特沒有直飞石家庄的航班,要从北京经停。有一次飞到北京后再飞石家庄,整架飞机就剩我一个乘客,飞机起飞后,空姐专门过来说: “杨先生,这是您的专机!”

那时我刚从一所中学调入内蒙古画报社两年左右,画报是双月刊,我是美术编辑,负责设计画报版面。整本画报编辑设计定稿后,我要到印厂下单,交待制版和印刷。印厂制好版,并打好彩样后,我要到印厂看样,校正修改版面。这样每到画报出刊的那个月,我至少要去两次印厂。画报开始在呼和浩特当地新华印刷厂制版印刷,后觉得质量不行,改到北京一个彩印厂下单。有那么一、二年,我每年都去北京十多趟,跑得够够的,最后腻歪到上午坐火车到,办完事当晚就回来。再有那么两年,画报又换到石家庄制版和印刷,我又常跑石家庄,这就有了我上边坐“专机”这个机遇和故事。我坐的这趟“专机”,记得是苏式的伊尔14之类,螺旋桨的老飞机,天上飞的时候,飞机的机仓咔咔直响。现在看来,真不能与刘先生所乘“专机”的787相比,可那个时候能坐飞机的人极少,坐次飞机绝对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飞机也普遍这么破,象我这样逮到一次坐“专机”的幸运,概率可能更低。

那个年代坐飞机是个稀罕事,非局级以上级别,单位要开职务证明,才被允许乘机。我这个“平头百姓”能上飞机,一是新闻记者身份特殊,地位可看大也可看小,另外是单位领导比较宽容,画报搞些经营,挣了些改善待遇的钱,飞来飞去才有了可能。一开始拿到机票总要“得瑟”一下,逢人就讲,我要坐飞机了,旁观者都是好生羡慕的样子。飞得多了,就不那么一惊一乍了。记得1986年,我和一位老记者去南昌开全国画报会,先从呼和浩特坐螺旋桨式苏联老飞机安24飞到北京,然后换乘三叉喷气式飞机到南昌,好生激动呀,那会那有几个人坐过三叉机呀,中国都沒几架,一提起这种飞机,不少人都知道,林彪栽到蒙古的那架飞机,就是一样的三叉机。







(借用网络图片)

我坐过几次阿联酋航空的A380,经改装后这种飞机可乘坐610人。飞机大了很宽敞是比较舒服,尤其是视屏比较大,操作简单方便,讲中文及中文字幕电影有上百部,这最合我意。但飞机大了也有不好,人多上下机时间长,开餐耗时久……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乘俄航从莫斯科飞香港,本身己经历了一番折腾,飞机先晚点一个多小时,上机后因机械故障又下机,延迟4小时后换飞机起飞。但飞了两个多小时后,飞机又突然改航线非常意外在叶卡捷林堡降落。飞机停稳后上来一大群人,有警察、医生,其他的看不岀身份。这才知道我们这个机仓右边有个乘客发病,飞机特地为抢救其中途紧急降落。几个医生分别一阵忙活,先是听诊器检查,量血压,后又做心电图,但我很奇怪坐在第4图右下角这个家伙并沒有生死垂危的样子,正常回答询问和配合检查,下飞机自己穿外套和拿行李,不用别人搀扶。就这样航班还专为他紧急降落,真感觉有点莫名奇妙。不过这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我多少还是有些感动,国际航班能专为一个病人中途改变航线紧急降落,这很人性和负责。过去也听说过不少航班为抢救病人临时变更航线降落或返程,今天算是第一次真实地遇到,也是人生一种独特的体验吧。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人们常说幸福不会重现,悲剧却时常重演,啊啊,2014年10月14日在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飞香港,俄航飞机先晚点,并在上飞机后坐等一小时后又下机,耗了3个小时后换飞机才起飞。这次同样时间航班俄航飞香港,又是悲催一摸一样重现,飞机晚点--上了飞机又下飞机--改换飞机晚了4个小时才起飞。中途飞机为抢救一个乘客,在俄罗斯境内改航线紧急降落一次,这一波几折后,飞机晚到香港7个多小时。俄航的名声与中国民航可有的一拚呀,留下的是都是不愉快的记忆。不过不幸中也有万幸,等候时间去机场二楼用餐,巧遇从希腊飞莫斯科,转机再飞北京的一位深圳好友,他在欧洲待了半年了,我们这么长时间见不到面,却可以在此相见,人生真是充满戏剧性。啊啊,也许飞机晚点就是为了这次辉煌的“它乡遇故知”,若正点飞起则什么也不会发生。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2024/这是您的专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