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2018-09-12 14:30:17)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昨天早晨从爱沙尼亚塔林出发,开车204公里,中间到穆乎岛乘轮渡等候及航行快一个小时,轮船过海开的极慢,十几分钟的航程耗成快40分钟,为的是好卖一顿饭,另外人们也够时间把饭吃完。轮渡过了海再开车70多公里,就到达这个国家第一大岛萨列马岛。这个岛2700平方公里,唯一城市就是库雷萨雷。我们预订的Saaremaa酒店,就在波罗的海边一片茂密高大的松林中,从酒店门前的木板路走一点路,就到了大海边。这个酒店距市中心十几公里,两层白色小楼,安静优雅,尤如世外桃源。一放下行李我们就跑到库雷萨雷古城,也就是市中心,玩了一大通,这个中世纪古城保存完好,又两边临水,从那个角度看都庄重雄浑,特别好看。

傍晚很幸运赶上当地一个节日,网上查了一下,有可能是库雷萨雷古堡日,但不敢完全确定。在古堡旁边一条带转弯的长街上,双排放了简易桌椅,有两公里长,坐满了城里的居民,可能全城的人都来了。周边的餐馆、商业好多都关了门。大家都从家里带来食物,讲究的还摆上鲜花,坐下又吃又喝,不少人衣着传统民族盛装,打扮得真好看。一队穿民族服饰的年轻人,在长街旁比道路略高的便道上,不断地随着音乐跳着舞蹈,欢快又热烈,把气氛推向高潮,一曲结束,便引来欢呼声和掌声一片……我们一直跟着看,用手机狂拍,兴奋的不得了,旅行中能赶上当地一个大活动,那是幸运!? 有幸到几乎等于专门请你来的。这是难得了解和贴近这个城市生活和人们情感的大好机会,我们一直折腾了好久才离开,找了个地方吃了点饭,等回到酒店己很晚了……

刚躺下没一会,还在"批阅"手机,住在隔壁的同行伙伴,突然蹦过来一条信息:"请给我烧一壶开水"。这时我才发现,酒店房间没有开水壶,同行伙伴知道我们自带了电热水壶。马上照办,烧开了水送过去。欧洲的酒店大多会备电热水壶,也有相当比例没有。欧洲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喝热东西永远是热咖啡,也会喝喝热茶。欧洲的酒店早年根本没热水壶这回事,中国游客大量涌入后,为了迎合市场,才跟上了趟,开始见到了这东西,但并不完全普遍。我们这次北欧4国及波罗的海3国行,要30多天行程,目前住了6个国家接近20家不同酒店,其中有四分之一没备开水壶。中国人离不开一壶开水,热水就是命,不喝简直要命。同行伙伴早晨必须足足喝够热茶,走到那里也要带着装满热水的保温水杯,渴了一定喝热水。跟团游的中国人吃酒店自助早餐,午、晚团餐,吃完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讨热水,将随身保温水杯灌满。

到欧洲旅行,我和太太从来都带个热水壶。早期都拿个几十块一个便宜的,个头挺大,太占地方,回程时就扔悼,也不可惜。几年前买了个进口折叠式热水壶,是硅胶壶壁,不用时可压扁,缩紧成不大的体积,用布袋一装,比较好携带。用自己的热水壶安全,酒店备的热水壶不知煮过什么东西,挺吓人,能不用尽量不用。还有要注意用水,巴黎的旅行指南提醒你,巴黎自来水不能喝,我在巴黎一直买水喝。而芬兰旅游局公众号告诉,芬兰自来水比瓶装水还干净,完全可以直饮。这把压缩水壶跟了我们20多个国家,不再丟弃,始终相伴。别的国家都好用,水滚的好好,只是到了日本,水也能烧热,但从来听不到水开的沸腾声。我们带热水壶,对热水也有需求,但不那么紧迫和必须。我有时也带便携保温瓶装满热水出去,欧洲的咖啡馆喝茶不给续水,只好悄悄自添。晚上回来冲个茶喝,自备早餐时也想有个热茶,喝着挺舒服,毕竟本质上还是中国人。我出来喝冰东西很凶,冰水、冰可乐、冰啤酒等使劲往下灌,一点也没事,从不闹肚子,可一回国喝冷的,肚子就“大闹天宫”。吃西餐佐餐就是冰饮或酒,热茶或热咖啡餐后甜点时才上。我和太太出来顿顿西餐,几乎从不沾中餐的边,冷饮躲不开,天天喝,顿顿喝,早就非常习惯了。




在拉脱维亚里加咖啡馆喝冰啤酒和冰果汁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拉脱维亚里加中古时代的建筑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1952/旅行那一壶开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