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爱沙尼亚沉睡的穆乎岛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
9月9日我们从爱沙尼亚萨列马岛(Saaremaa)开车,奔向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这段路340多公里,其中70多公里是昨天来路的返程,离开萨列马岛,再经穆乎岛(Muhumaa),就要乘坐轮渡30多分钟,到达陆地城市维尔特苏(Virtsu)。萨列马岛与穆乎岛虽然是两个紧邻的岛屿,陆地却感觉相连,原因是有一条专修的维亚伊纳海堤堤道(Vinata)相连,公里由此穿行而过,海堤与海几乎平面,路两边长满或宽或窄的芦苇丛,开车感觉走的并不是条海堤,而是经过两岛之间窄又平展的陆地。据说冬季海会结冰,两岛之间穿行就更随便了。这个穆乎岛虽然只有198平方公里,却仍然是爱沙尼亚第三大岛,第一大岛是萨列马岛,2700多平方公里,岛上唯有一个城市库雷萨雷,我们昨晚就住在这个城市的郊外海边,一大片密林之中的Saaremaa酒店,偏僻又安静,甚至有点神秘,晚上孤零零的隐没于高大的樟子松丛林中。
我们专意在穆乎岛停留,朝穆乎岛博物馆方向前进。来到穆乎岛,才算真得深入了爱沙尼亚,被认为能了解一点这个国家的本色。穆乎岛上有风车、茅草屋和沉睡多年的渔村。偶尔可见到狐狸、鹿、大角麋鹿等野生动物,我们运气沒那么好,连个影子也没觅到。这里还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最出名是有珍稀鹰类海鹰的巢穴,我们没转那么多地方,当然也没遇见。这个岛想好好观察和体验,需要至少几天时间。来爱沙尼亚之前,看到一篇波罗的海3国自驾游记,说要用十几天时间。多少有点疑问,巴掌大的三个国家,加起来十六、七万平方公里,游遍那用费那么多功夫,现在有点信服了,一个小小穆乎岛,都有让我们不想走了的吸引力。
来了才感受到,这个地方的人们几百年来,一直执着固有传统文化和原有生活,守着最古老的教堂,还在使用完全手工制作的风车,住着茅草割平铺展屋顶的茅草屋,渔村的石头垛上长满青苔,村里泥泞的路边到处是苹果树,挂满红红的果实,落了一地,无人理睬……穆乎岛以使用传统木质风车而闻名。岛上有个知名的圣凯瑟琳教堂,虽然规模不大,却是爱沙尼亚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亮点是教堂内梯形的异教徒墓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墓碑,上面叙述着异教徒的生活。我们在渔村小店看到著名的穆乎图案,几乎呈现在所有纪念品上,感觉这是民俗艺术一种实在和真切地体现,纪念品多是用有芳香气味的刺柏木制成,上面都有穆乎图案。这里的人们平静和安稳地过着日子,这是完全沉睡在几个世纪前,面貌几乎不曾改变。我们在渔村唯一的小店,一个长形茅草屋门前喝杯咖啡,邀请小店女店主与我们合影。店主57岁,英文说得很溜,说这里中国人来的很少,她在北京有朋友……我们真想留下来呀!
安安静静住上几天,体会一下远离城市喧嚣,避开躁杂人群,完全回返往日简单质朴的生活。
安安静静住上几天,体会一下远离城市喧嚣,避开躁杂人群,完全回返往日简单质朴的生活。
爱沙尼亚穆乎岛沉睡的渔村
前一篇:1949/朋友是间歇式地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