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国产啤酒越来越难喝

标签:
啤酒国产原料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据说2004-2014年是中国啤酒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中国人平均每人喝
掉57瓶啤酒,人均34.2升,已经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3升。但从2014年开始中国啤酒开始走下坡路,产量逐年下降,一年不如一年。与此相对应的,进口啤酒在中国的消费却急速飙升,2011-2016年差不多增幅达到了900倍。依我个人经历,这十几年已尽量不喝国产啤酒。所谓“尽量”是指非迫不得已,绝不喝国产啤酒。比如别人请客叫啤酒,或所聚场合没有进口啤酒。几年前我喝德国、英国啤酒,最近几年则几乎全是比利时精酿啤酒、修道院啤酒。应该说进口啤酒已从高高在上,价格昂贵,慢慢已开始平民化。比如我最近购入24瓶一件,比利时福佳精酿樱桃味啤酒,一瓶平均价格6块多人民币,这样品质的啤酒超市一瓶将近30元人民币,京东购买十几元人民币一瓶。国产啤酒不受人待见,原因是品质越来越差。由于低价竞争,国产啤酒普遍原麦汁浓度不足,而原麦汁浓度决定了啤酒发酵时原料中麦芽汁的糖度,原麦汁浓度越高,啤酒就更麦香浓郁,酒味也就越醇厚。传统啤酒原麦汁浓度含量本应该不低于12%,也就是每升啤酒麦芽汁含120克糖类。但现在国产啤酒大多将原麦汁浓度降到8%,这样就可以节约50%的大麦,为了达到必要的酒精度,不得已添加比大麦便宜的大米、淀粉为辅料,这样偷工减料生产出的啤酒,口感怎么会好。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现象,诺大的中国,实际上只有5个大的啤酒品牌,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百威、嘉士伯,这5个垄断者占据国产啤酒75%以上的份额,带来的结果就是天下啤酒一个味。统统是原料极差的烂啤酒,喝起来和凉水一样。
国外有许多地方都是以特色啤酒为旅游招徕,比如比利时的布鲁日小镇,就是以布鲁日“狂人”啤酒著名。我专门去拜访过布鲁日啤酒厂,在酒厂所附的啤酒屋要了杯布鲁日狂人金啤酒。褐色金黄,泡沫厚实,果香浓郁,并有麦芽和啤酒花的香气,真棒!小小的比利时,有1000多个啤酒品牌,满大街都是啤酒专卖店和啤酒屋,相当比例的啤酒都很知名。偌大的中国不知为什么只剩下区区几种啤酒,真是可悲。啤酒这种饮品,最忌讳远途运输,当地生产的鲜啤酒口感最好。现在中国的啤酒商也开始注重产量小,原料传统,多次发酵,手工制作的精酿啤酒,这也许能让国产啤酒缓过一口气来。
中国人喝啤酒习惯大口喝,喜欢一大杯一口就灌悼,几个人喝光一箱24瓶啤酒不在话下。这可能是国产啤酒只有这么硬灌才能喝,因为国产啤酒实在是太难喝,不好喝,没办法细细品味。而真正的好啤酒正是要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啜,这样才能品出啤酒的好滋味。如果一大杯一仰脖灌下去,那是在糟蹋啤酒,浪费好东西,太可惜了。我之所以长期远离国产啤酒,确实喝国产啤酒太像喝凉水了,一点滋味也没有,完全没意思。家里经常储备的都是比利时玻璃樽小瓶啤酒,比如福佳、罗斯福、智威、白象等。如果是网购,这些啤酒会比超市便宜很多。要是认识专业的啤酒批发商,价格则会更便宜,比如我经常去买啤酒的戴梦德啤酒行。
比利时修道院啤酒
前一篇:1580/国内面包为何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