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53/与乌兰木伦的聚而未聚

(2017-07-13 11:14:46)
标签:

乌兰木伦

蒙古人

分类: 杂谈
我摔断过两次腿。第一次是在1995年或1996年,香港回归之前。将香港回归扯到一起,是这次摔断腿,与宴请中央政府驻港办事机构的一位官员有关。那时香港实际有两个“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对外感觉则只有一个,内部则分为“大分社”、“小分社”。大分社就是中国政府的驻港办事机构,对外称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但人人尽知其“真实身份”。就像台湾驻香港的“中国旅行社”,谁都知道这是台湾政府的驻港机构,办入台手续就在这里。那时公开的新华社香港分社,就是现在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处,功能一样,级别一致,联络处主任就是省部级干部。小分社才是真正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承担新闻传媒的职责。这两个“分社”同时存在,一个明处,一个暗藏,直到香港回归,才扯下“神秘的面纱”,恢复各自本来面目。我摔断腿那次,原委是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深圳某银行行长的秘书。他出面宴请时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的乌兰木伦吃饭。听名字就知道乌兰木伦是蒙古人,好像他同时还兼着外经贸部的副部长。我这位朋友也是蒙古族,我又来自内蒙古。隆重宴请蒙古人,又是地位不低的官员,叫几个“老乡”好友做陪,我在被邀之列。那天晚上很邪门,我和太太打车怎么也打不上。从罗湖水贝2路路口站了很久,手都挥酸了,却没有一辆的士停下来。即使空车也不理睬,这个点是的士的交班时间。无奈只好换到泥岗路边去拦车。那时这个路段是深凹下去的,路基高于地面,从西向东逐渐加高,最高处有2米多,最低处十几公分。平时我经常穿越这条路,自然是从低处通过。这天晚上急于打车,鬼使神差,记错了位置,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一下子从最高处跳下了路面。马上就知道不好,完全站不起来了,双腿剧痛,动也不能动。太太绕了很远下到路面,拦下的士马上把我送到医院。不用说赴宴泡了汤,美好事情的小船,瞬间就翻了。想见乌兰木伦没可能了,与这个人擦肩而过,此生可能也没再见面的机会了。不能说遗憾,也不能说失去了什么。人的一生与只见一次的人,见的最多。绝大多数萍水般相遇,顺流而过,无声无息,留不下丝毫印象,永远地随风而去。极少极少能够再保持联系,成为朋友。所以,最不该在意就是“只见过一次的人”。

因为这个人狠狠地摔了一跤,住了好些天医院。经历过被几个医生强按住,生生将骨头扭正,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天都塌下来了,眼前就是深渊。曾经整晚吊着裹着石膏的伤腿,一动都不能动,困顿麻木到绝望。疲惫至极,真想打开窗户跳下去,此时此刻特别理解那些自杀的人……因为这些,我记住了这个名字,乌兰木伦。我不怪任何人,是自己不小心,“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犯了错,就要受惩罚,逃不过,躲不去。

住在深圳中医院的第二天,收到乌兰木伦派人送来的一大束鲜花,他还打来一个电话,向我慰问,真是个好人。没见过,却永远难忘的一个人。


香港回归前夕,在中港企业协会举办的迎回归座谈会上,乌兰木伦与董建华交谈。

1553/与乌兰木伦的聚而未聚
我摔断腿后也不老实,坐轮椅去仙湖植物园玩,在弘法寺门前留影。

1553/与乌兰木伦的聚而未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