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角色

(2017-07-12 10:12:43)
标签:

巴林石

供应商

寿山石

分类: 巴林石漫谈
2005年7月,我写了篇文章《巴林石的品牌定位——从福州巴林石精品展论坛所想到的》,发在《巴林石》杂志上,后又收入隔年发行的《巴林石文集》中。这篇东西主要是谈在这个论坛上,寿山石方面出席的雕刻大师、工艺美术师、经营者,发言中几乎异口同声认为:巴林石的材质要与寿山石雕刻工艺更好的结合,巴林石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才会有更光明的前途。我在文中指出,这无疑是将巴林石定位于寿山石“原料供应商”的角色,并指出:“以上观点当然可以说目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当时巴林原石流转到福建、浙江等地,雕刻加工为成品后,再销往海内外,相当比例的巴林石流入台湾,部分在福州出手,还有一些返销回内蒙古。应该说那个年代巴林石起步不久,刚有点名气,一切都有点“蛮荒”,没什么创作队伍,缺少雕刻人材。条件所限,现实压力之下,不得已承担“原料供应商”的角色,这当然情有可原。不过,我在文中就此指出:“承认现实是可以的,但不能“知耻”而不“后勇”,历史上大品牌被后来者赶超的事例不尽其数,巴林石应该也能够与寿山石展开竞争,但这种竞争如果仍跟在寿山石已有的发展套路后面走毫无意义,也永远不能摆脱落后的面貌。所以说巴林石既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寿山石千年传承下的优秀传统石文化,又必须走一条独立发展的创新之路,万万不能这么听话只给人家做一个原料供应商,这种角色所至,怎么可能让人另眼相看呢?"

这十几年巴林石已极尽风光,早已不是偏于一隅的一个无名石种,早就一飞冲天,华丽跃身,立于中国四大名石之列。与历史渊源深远的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平起平坐,名声大振。巴林石的市场价值也突飞猛进,乘中国经济狂飙式发展的东风,2005年至2011年巴林石价格暴涨百倍、乃至千倍,近年来才逐渐回归理性、平和。巴林石在地位显赫、身份高贵之后,这个“原料供应商”的角色改变了吗?很遗憾!涛声依旧!涛声依旧!涛声依旧!尽管有一些改善和进步,比如内蒙古也评出了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但数量太少,有的实至名归,也有的有区域照顾之嫌。有的福建雕刻师想把户口迁至内蒙古,因为这样很容易“鹤立鸡群”,可以较快速度被评上“大师”,类似“高考移民”。如果在福建,同样或更高水准的人太多了,等白了头都不一定。同时涌现了一批中青年雕刻群体,开始活跃在巴林石雕刻舞台上,有些作品获得一些奖项,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巴林石雕刻市场。这不能不说是种进步,毕竟“自己的米可以自己下锅了”。但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文章中就说过: “要特别强化和放大巴林石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来自材质的特性,不同的雕刻工艺,不同的创作题材,以及不同的文化品味和市场地位。只要是巴林石独特的优势,哪怕一点点都要加以充分放大,让其占宝玉石行业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极境,要有意识地选择出独特的潜在优势,并由此形成具有排它性吸引力的品牌定位。”可以说这种“特别强化和放大巴林石的优势”现在仍难见踪影,我说的话并非“圣旨”,但巴林石要走出一条自身优势和独特个性的雕刻创作之路,这毫无疑问是对的。如果做不到,那就势必还在寿山石雕刻“博大精深”的影子下爬行,永远都是个“小弟”,始终都学徒辈的。不可否认,巴林石好的原石和精品雕刻,现在依然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到了寿山石雕刻名家手中。石头是巴林石,雕刻却完全是“寿山石工”,本质上巴林石还是没脱离“原料供应商”的尴尬角色。


雅臣藏石收藏的工艺美术大师陈明志雕刻的巴林石壶作品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1547/巴林石“原料供应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