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莫斯科红场“朝圣“

标签:
莫斯科红场 |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
前年到莫斯科旅行,看到整个城市己显陈旧、衰落,许多建筑己有残破,表面脏污的许久没有清理。除了克里姆林宫、红场,以及为数不多斯大林式的尖顶房子外,莫斯科绝大多数地方象极了中国北方的城市,一瞬间常常让你感觉置身于包头、呼和浩特这样的地方,非常熟悉,一点也不陌生。早年这样的环境见得太多了,也没少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莫斯科到处是这种仅红砖祼露,粗糙、笨重,没有任何外装饰或极少外立面修饰的简陋筒子楼、板楼。不对!是我们中国所建的东西太象前苏联了,完完全全照搬过来,克隆的一模一样。只不过中国己把这种房子拆的差不多了,莫斯科依然还是老样子。这的脏乱差一点也不逊于中国,既沒有表面的光鲜,又到处是不能细看的零乱脏差死角。感觉这是个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城市,是俄罗斯现在经济状况和艰难处境真实的反映。莫斯科的堵车绝对超出想象,昨天出城开车往返71公里用了近8个小时,车是一点点"挪"回来的,慢的如同蝸牛,整个路上全是车,水泄不通。昨天晚餐后己较晚,但回酒店20多分钟路程却用了一个多钟,情绪几近绝望和崩溃!莫斯科全球"首堵",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印象比较深是莫斯科人开车极有教养,特别堵的情况,车开的依然规规矩矩,不轻易变道,没人"爬头",也听不到鸣笛。我亲眼见到前边的一辆车打右向灯,要从最左道变线到最右道,中间间隔5个车道。这个车开始打右转向灯后,右边车道的车全部立即让道,车瞬间就变换到最右第6个车道,随即驶出出口。这种情形在中国很难想象。
一个下午来到莫斯科红场,天气阴沉,所有的建筑都灰朦朦一片,临走时天才开始放晴。据说叫红场与红沒关系,这个广场原本名字是美丽的广场,俄语美丽与红色音同,久之就叫成了红场。年轻时我还真以为红场的称谓与如火如茶的革命有关呢,时代有时经常捉弄人呀……红场与常在影像中看到的宏伟宽阔大不相同,地方不大,只有天安门广场四分之一大小。平时我们看到红场阅兵及集会的浩大场面,都是刻意掩饰狭小局促,专意采用俯拍等方式“糊弄",一般情况下广场上还不允许有观众,那样会挤占本来有限的空间,只有观礼台上有看客。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旁边是条通畅的宽阔大路,阅兵时队伍从这进入,镜头如顺着队伍行进的方向拍,也会有长长的远景,感觉这个广场很大。旅行有一个好处,就是你能接触到最真实的信息,亲身观察和体验事物的原本。对苏联有特殊情感的那部分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红场,都曾对这个“革命圣地"魂絮梦绕,敬仰万分,几乎熟知这里的所有风云变幻,这类中国人也包括我。此时此刻站在红场,我的心绪并非只局限在一个游客的态度。可以说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浮想联翩,红场此时于我绝非局外之物。是来朝拜、圆梦、缅怀、印证,还是什么说不清楚,但我知道我来这里绝不仅是观看风景,溜溜弯……广场尽头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实际上也很矮小,那种洋葱头,或也可称为冰淇淋球的顶部造型确实非常漂亮。列宁墓在红场中央靠克里姆林宫红墙边上,今天恰巧不开放,据说列宁墓经常莫名奇妙不接待游客,不然一定要去看看这个人。不管现在对列宁是什么评价,对于我他永远是成长记忆中抹不去的一种印记……
天气阴郁下的莫斯科红场,第9图是列宁墓,第4图是圣瓦西里大教堂。
在莫斯科红场恰逢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新娘及一群伴娘都很漂亮,红场此时天气阴郁,这儿却亮彩绽放,这种极巧合和幸运,预示未来的美好,幸福新生活的开始。俄罗斯人婚礼简单,选一个风景好的地方,亲友齐聚,献个鲜花,新娘着婚纱出场,大家喝点东西就可以了。
太太到红场旁猎物商场逛街,这是莫斯科最高档的卖场,不过感觉主要是针对中国人,中文标识很多。我到商场2楼的Mahnr咖啡厅,慢慢喝一支冰饮,闲适发呆了很久,在等正在逛街的太太。这个咖啡有中文菜单,不过这会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咖咖厅内能看到最潮最萌的俄罗斯人,漂亮姑娘不少。
前一篇:1253/在博尔图游荡
后一篇:1255/中国男人为什么要喷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