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喝韩国鲜奶并不奢侈
(2016-06-03 11:19:11)
标签:
韩国鲜奶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这几天媒体都发一条消息,标题都是“女大鳄生活奢侈,喝韩国空运牛奶”。是说山西国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宫永清因贪腐被依法处理,其“罪状”之一是:“这位董事长生活奢靡,长期饮用韩国空运的牛奶”。看了这样的报道,不免觉得可笑。
我现在就在深圳山姆会员店,冷鲜柜上就在售卖保质期不超过12天的韩国延世、每日等鲜牛奶,还有澳大利亚乔西牧场、优品悦动、新南威尔士等鲜牛奶。网上京东商城这些品牌的纯进口鲜奶也在卖,价格是1L装3瓶128-147元之间。在山姆会员店买两瓶套装,平均一瓶35-39元人民币。韩国这几种进入中国市场的鲜奶,已卖了好几年,从山姆会员店、OLE`超市一出现售卖,我就开始买着喝。首先是对其安全性比较信任,中国人对国产牛奶品质和安全早就很失望,避之很远。大家都知道人们都跑去香港买进口奶粉,买的太凶,香港政府都限购了,这在自由市场经济的香港绝对是个笑话。以往的纯牛奶,由于是复原奶,绝大多数是奶粉复原后的液态,在营养方面很缺失,口感也不怎么好,慢慢就被一部分消费高端人群疏远了。我在几年前一直在喝德国进口的纯牛奶,利乐包1升装,在麦德龙也就11-15块人民币一包。后我来还订过一段深圳的晨光牛奶,每天清晨送到家里。相比较而言,晨光鲜奶较韩国鲜奶就太稀松了,总象兑了水,韩国鲜奶口感就好了很多。我们家来自内蒙古,一直有喝奶茶的习惯,每天早晨必是蒙式奶茶,一瓶一升装鲜奶煮奶茶也就喝3天。我们家的“喝奶史”,就是深圳牛奶消费的一部“微缩历史”。先是喝奶粉,后是蒙牛、伊利纯牛奶,再之后是德国纯牛奶,在地鲜奶,再到现在的进口鲜奶。要说喝韩国纯进口鲜牛奶“奢侈”,我家早就奢侈上了。可这真的奢侈吗?这确实有点夸张,有点缺乏常识了。一瓶1000毫升的纯进口韩国鲜奶,价格比国产的巴氏鲜奶也就贵过三分之一或一倍,一瓶不超过40元人民币。一个人喝完这种量的牛奶起码要几天,平均每天也就等于消费10元人民币左右。实在是很平常的消费,一点都没高级到那去。另外媒体还特别强调韩国进口牛奶是“空运”,好像多么不简单不容易,好像这样就足够奢侈和享受了。中国进口食品空运进来的太多了,这种保质期很短的“生鲜”食品,物流当然要争分夺秒,特别提“空运”两个字有点扯谈,对消费者而言就是要买品质高有价值的产品,并不关心这种商品的物流方式。在山西这个地方可能韩国、澳大利亚巴氏鲜奶超市没有供应,但在京东等网购,就可以轻易买到。因喝韩国进口鲜奶被批判“奢侈”的那个女人,如果是在网上购买的韩国鲜奶,也很可能只能在网上所购,谁相信专门为她一个人而专"空运“外国鲜牛奶呀,那商家岂不是个大傻子,赔几个来回死了。这样在网上购买韩国巴氏鲜奶一点都不过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实在太平常不过了!还有一种可能,如果山西当地不卖韩国进口鲜奶,北京的OLE`超市早就在卖,通过间接物流方式弄到山西,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据报道韩国鲜牛奶也曾进军过二、三线城市,时间不长就落荒而逃,没有这个消费群体。实际上时下中国,喝杯纯进口的巴氏鲜奶,相当的人群都可以消费的起,太通常不过了,一点也不大惊小怪。只能说媒体缺少最起码的“常识”,就凭某位领导“一言兴衰”,把一件超平常事,说的如此离奇、炫乎、夸张,让人觉得太不现实和太过可笑了。
中国已进入品质化时代,人人在吃饱穿暖之后,开始注意提升生活质量,对所消费的物品有了品质上的更高要求。一方面知名品牌,高质量的食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以及比较好的生活体验和享受,另一方面这种追求品质的消费观,也代表一种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以啤酒为例,深圳市场上先是国产啤酒,后来是德国啤酒,现在则是精酿啤酒,甚至小众群体己开始喜欢修道院啤酒了,7天保质期的原浆啤酒也炒的火热。这都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后极为正常的消费现象。饮用韩国空运进口鲜牛奶绝不奢侈,不要这么少见多怪好不好。
前一篇:1189/参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后一篇:1191/参观梵高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