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吃不同国家的麦当劳
|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
这个春节开车在曼谷,堵车2个多小时后,已经是下午快3点了。车停到暹罗购物中心后,饥肠辘辘,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这个点只有麦当劳最方便了。在国外进麦当劳也常常是赶着吃一口“救急",或是喝杯东西休息一会,也有相当时候是开车进休息站,“别无选择”来一顿。
曼谷这家麦当劳食品价格牌屏幕是LED高清,不断变换着画面,闪烁晃动,很吸引目光,这是我第一次见麦当劳的动态价目牌。泰国麦当劳的汉堡、薯条、饮料、雪糕都比中国的好吃,显然品质要好些。还见到了四层牛肉饼的巨无霸,能吃下要“大胃王”。消费也比中国贵,人均要相当于人民60元以上,也许是我们要的东西比较多。国外麦当劳食品普遍比中国质量要好,吃过麦当劳老家美国不少店,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迈阿密、芝加哥等等,加拿大温哥华、墨西哥科斯梅尔、英国伦敦、爱丁堡、约克,瑞士日内瓦、苏黎士,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澳大利亚悉尼、布里斯班,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科隆、比利时布鲁塞尔、荷兰海牙、匈牙利布达佩斯、波兰克拉科夫、奥地利维也纳、俄罗斯莫斯科、圣比得堡等,还有亚洲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总之我去过的三十多个国家,只要有麦当劳几乎都光顾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喝杯冻可乐或咖啡。麦当劳不愧为国际快餐品牌,几乎开遍了全世界。不知为什么,在其它国家见到麦当劳的大“M”,总有种很熟悉的亲切感,见到了就象回到了家一样。在国外还能认得就是这些知名国际品牌,满目陌生和迷茫中,看到一点点还熟悉的东西,是那种终于见到一个"亲人"的感觉,有小小的心动。遗憾的是走出国门,你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中国”。走在许多国家的大街上,碰不到一个中国品牌,很难看到中文字,见到中国游客却不少。
美国麦当劳购餐时饮料是给空杯子,杯子有大、中、小三种,小的就是我们国内最大的那种,最大的"巨"的让你吃惊。杯子越大价格越高,但饮料是自助,一大排饮料机,标明不同品类,按下开关上去接就行了,旁边还有冰块机,拉手向下冰块哗哗往下悼。蕃茄酱等调味料也是从机器上自助。我有点奇怪,既然饮料是自助,分大杯小杯意义不大,喝完了可以随便加吗,但人家“老美”该要大的还是大的。刚才说国外的麦当劳都比中国好吃,这点在美国体现的最充分,面包、各种肉类的食材显然质量要好的多,东西自然好吃。麦当劳一贯标榜全球品质如一,这只能说是“基本”一致。依我亲身体验,不同国家还是有相当差异。随便举个例子,在深圳买一罐美国原装易拉罐可口可乐,要20多元人民,国内产的才2块多,分别尝尝就知道口感很不同。关于美国麦当劳还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北京小女孩到纽约吃麦当劳,打电话给在中国的妈妈说:“美国的麦当劳不正宗”。笑话归笑话,麦当劳进任何国家,都会依据当地口味适当做出调整。
在日本东京麦当劳,我的一杯红茶要加水被拒绝,有点不习惯。后来发现许多国家的麦当劳也是如此,不给续开水。在欧洲的咖啡馆喝茶,也别想给加水这回事,想喝必须再买一杯。奥地利维也纳的麦当劳,番茄酱要另付钱,但在伦敦麦当劳给餐时,给你抓的番茄酱一大把,十几袋都有了,袋子还比中国大一倍。如果你看到英国人如何吃蕃茄酱,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挤出的小山一般,但一会就没了,还会再去要。在瑞士日内瓦麦当劳,我被店员训斥,原因是语言不通,不好点餐。价目牌挂的比较高,不好指指点点,太张牙舞爪了也不好看。想用手机拍下价目牌,然后点餐时“点划"给服务生方便些,我在别处常用此“招”,没觉得什么。但在这刚举起手机,就被喝止,这里不许拍照……
麦当劳开在不同的地域、国家,常常会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服务也有不同,有时会有意外“惊喜”。在英国麦当劳喝茶,一次性杯子外边,杯壁上会再加一层局部杯圈,上边会有个插口,可将茶袋上的标签纸块插进去。这个想法很好,解决了纸杯泡茶时茶袋标签在外无可归依,总是乱晃乱跑,不小心就悼到茶水中的毛病,这让人体会到一份暖暖的细心。在布鲁塞尔麦当劳要甜筒,甜筒下边的尖角形处会另加一个纸托架,让甜筒可以很方便直立在桌上。以上种种,还有许多,文字太长了,据说超过几百字就没人看了,打住不啰嗦了。
美国华盛顿航空博物馆麦当劳
美国麦当劳调料自助
美国麦当劳自助饮料机和冰块机
英国麦当劳红茶杯外加了个茶袋标签的插口
英国麦当劳红茶杯外加了个茶袋标签的插口
曼谷暹罗购物中心麦当劳用上了LED屏
曼谷暹罗购物中心麦当劳用上了LED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