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别相信鉴定大师
(2015-08-17 16:53:06)
标签:
艺术品收藏鉴宝节目专家古玩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电视上有“鉴宝”、“寻宝”之类的古董鉴赏节目,还颇为造势,到一个城市“寻宝”时,场外往往人山人海
,人人手里都捧着个“宝贝”,激情澎湃,让人想起了一句话:“玩古董是一种运动”。从电视上看每个专家都博大精深,看什么都一清二楚,讲讲的头头是道,知识渊博的不得了。其实真是那么回事吗?我一个朋友是政府文化某部门官员,曾负责组织配合一档巡访到当地的“寻宝”节目。所有在节目中亮相的古董都经事先挑选、鉴
别、确定,列出当地古玩代表性品类。持宝上场的人也并非都是藏宝者,有时也是为节目效果另找人临时“表演”,据说有的持宝人在摄像镜头面前浑身抖个不停,话都说不出来,根本弄不下去。鉴宝专家手里握着一堆小纸条
,这是上节目每件东西的“背书”,专家们很多时候都是匆忙扫一眼纸条,然后才开始说话,有时候难免说错话
,那就要重来。一个持宝人上场及专家观看宝物的过程,可能要重新录制很多次,导演说停就停,马上重来。最终播出的场景都是剪辑、编辑过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按“
脚本”出演,根本不是现场直播。
仅从上面所说,就知道所谓专家并不那么可信可靠
,他们也要经常“临时抱佛脚”,只要稍为想一想,“ 专家”怎么可能是通才,见啥懂啥。
中国的电视鉴宝节目有一个特别不好的地方,就是竭力鼓吹“捡漏”发财,变相助推“一夜暴富”的浮躁妄想之气,毫无遮掩地宣传收藏就是为了逐利爆发,赚大钱
。一个公众古玩鉴赏节目本应是普及推广收藏知识和兴趣, 传播传统文化,学习欣赏鉴别古玩基本常识
,而且最应该引导大众收藏主要是为艺术欣赏,为心灵而收藏,为精神愉悦而收藏,古玩的投资回报只是兼顾。
中国古玩界前些年浮夸至上,泡沫满天,铜臭味熏天,
完全背离了艺术品收藏本质上精神的追求和艺术的享受
,只认得钱!钱!钱!这种歪风邪气极大的损害艺术品收藏的正常氛围,真正地道的藏家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天价艺术品,纷纷落荒而逃。只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深
度调整,古玩市场已开始去泡沫化,重归正常市场游戏
。但作为一个公众的电视寻宝节目,却仍还在“鬼迷六道”地鼓励收藏暴富,这很不对,也很不正常,也更会危害社会,让浮躁的收藏心态继续膨胀。
还要说的是现在“大师”遍地,许多鉴定大师仅是凭“
熬年头”论资排辈混上来,头衔虽闪光,内里是草包一个,我们完全没必要那么虔诚地相信这些整天抛头露面的所谓“专家”。他们也许仅是为了“出场费”,或是为了更出名而前后忙活。如果非要找鉴定师,建议到公立博物馆找专家。公立博物馆专家一般没有“创收”的习惯,
他们大多学风民主,精于研究,而不是追求当什么大师。他们也从不崇拜权威,一直默默耕耘,潜身研究,精益求精,完全值得信任。这是说这些公立博物馆专家,还没怎么被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侵蚀,仍具有平常心、纯净心,往往他们的鉴定会比较真实可靠。而市场上所请的那些鉴宝专家,
露脸时总带着这样或那样的任务和要求,势必会说话言 不由衷,含糊其词,往往不管鉴品的真实价值,只会拼命说些 “好话”。
前一篇:1026/纸质读物活的不错
后一篇:1028/石头店名的“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