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巴林鸡血石命名(一)

标签:
位置基本规律内聚力程度新品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近为编辑出版《巴林石大辞典》撰稿,现正在写巴林石命名部分。以往出版的巴林石著作中、唯有朱景田先生撰稿的《中国国石巴林石》一书,对巴林石的命名比较靠谱。我也是在其基础上再改写。
近年来巴林石又有一些新品种叫法出现,并约定俗成流行开来。为这些新品种石头撰文命名,这是我这次的“工作重点”。对于巴林石命名我更愿意从石头的显著特点、突出个性、感性情怀,以及珍贵性和流行性来分析判断。下面是部分鸡血石命名,以后再陆续刊出其它品种命名。
夕阳红
主要以红黑两色相互交融构成,血色呈网状居多,地色主要为青灰的牛角冻。黑地呈血,很象夕阳中殷红的晚霞,故形象称为“夕阳红”。夕阳红中最经典的代表是“巴林鸡血石王”,其高51cm、宽34.5cm、厚24.7cm,体态为自然形。这块夕阳红无论规格、血色、材质、纹脉、光泽均堪称极致。
夕阳红1994年最早产于巴林石矿区一采区10号坑,产出总量不过1吨,此后绝产,因此至为珍贵,是巴林鸡血石最珍贵的品种,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鸡血石品类。
彩霞红
最典型的特征是淡粉色地,浅粉玫艳贯底冻地上红艳血色渲染其上,状如彩霞满天,被形象地成为彩霞红。彩霞红血色与地色粉彩色相统为红彤透底,极为喜庆欢乐,意头美好,是巴林鸡血石中最讨喜的品种之一。
彩霞红最早产自1979年,产出地点为一采区3号坑,是巴林石比较早期的鸡血石品种,产量有限,存世量稀缺。
芙蓉红
芙蓉红是巴林石最为常见,面世量最多的鸡血石品种。其因地色粉红,颜如芙蓉而得名。最显著的代表特征就是满地浅粉莹红,红彤透顶,妩媚娇柔,气质迷人。
芙蓉红也是巴林石早期就已出现的品种,1979年开始在一采区2、3、10号采坑多有产出,现仍有少量出品。芙蓉红至今仍是巴林鸡血最主力最基本的血种,在藏家处和市场上随处可见。
桃花红
桃花红因色彩和色相状如桃花而得名。最突出的特点是血色有些偏桃花色的粉艳、玫红,与更浅的红粉地水乳交融,相互沁染,质感如鲜桃般娇嫩鲜纯。此外色脉也如桃花般绽放,花色笼拥,锦绣万千。
桃花红最早产自1979年,巴林石一采区2、3、10号老采坑出品。属于巴林石近年细分出的一个新品类,也是巴林石比较常见的品种之一,属存世量相对较多。
桃粉红
桃花红与桃粉红一字之差,主要差别在“花”与“粉”两字,虽然都因色如桃花而得名,但桃粉红常常通体桃粉一色,一般别无血色。色彩凝纯饱满,清爽明快,有着一种极简约的艳俏之美。
桃粉红与桃花红产出时间和产量,流行程度类似,属于巴林石今年新近细分出的品种之一,也是巴林石比较常见的品类。
三彩红
质地主要为三色构成,或红、黑、白,或红、黄、白,也可能是其它三种色彩,凡属三色地这种情况均被称为三彩红。巴林石一般以石头色彩或形态的形象性和相近性命名,这也是中国宝玉石命名的基本规律。三彩红最经典个性就是质地三色相互交融、渲染,色彩变化丰富,多姿多彩。民间也有把红、黑、白三色的巴林石称为“刘关张”,这是借用“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三兄弟的故事来“借古喻今”。
三彩红也是巴林石的“老石头”,1979年即已有采,在一采区2、3、10号采坑陆续产有数吨,属于流通量中等水平的品种之一。
玫瑰红
因色近似玫瑰而得名。最主要的特点是血色偏冷色调的“冷红”,更接近红色原色的感觉。另血色色脉处处形态鲜活、耀动,极似鲜玫瑰争相怒放。玫瑰红冷艳芳菲,高贵典雅,气度不凡。体现出既沉着、冷静又热烈火红的内聚力量。
玫瑰红是巴林鸡血近年细分出来的新品种之一,市场上并不多见。产出时间、产量采坑位置均不详。
后一篇:684/巴林鸡血石命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