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 如果石头送去拍卖
(2012-09-17 20:14:25)
标签:
福州拍卖行寿山石巴林石石头杂谈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印象中只有寿山石年年在福州有多场拍卖,而巴林石至今都没听说过有拍卖专场。据说有人张罗过这样的事,但终没了下文。只是在中国各大拍卖行的春拍、秋拍中零星有见巴林石拍品的影子。数量不多,也没有什么影响。巴林石集团每年8月份在产地巴林原石的竞价销售,实际上也是一种“拍卖”,只不过用的是“暗标”的方式。既出售人标明底价,竞标人填写购买价的竞标单,开标谁出的价多石头就归谁。巴林原石买卖以前也用过拍卖的公开竞价方式,但有一次福建人合起伙来统一压价,遂放弃改变为现在的“暗标”操作。
近读寿山石杂志附送的一份期刊,其中有篇拍卖品估价与售价的文章,读了知道如果想把石头送给拍卖行“出售”,在估价与售价上还是多少知道一些拍卖常识为好。
首先是选择什么样的石头给拍卖行。应该说有传承出处,或流行性比较好的石头,比如年代较长、名家雕刻,以及名贵石种、稀缺资源等。福州搞过台湾回流精品寿山石的专场拍卖,也有过某位藏家的个人专场寿山石藏品专拍 。这都是有“传承”有“出处”的一种拍卖,也就是说总有一个故事可讲。台湾回流巴林石也是一个趋势,因此送拍卖的石头最好能有点什么根据说法,这样才有一个拍卖的好由头。
还有就是送拍的石头如何估价。依照拍卖行的传统,其估价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导性估价,这是依照同类拍品以往的成交记录,以及当下市场行情,做出的一个区间性的估价。比如将一块石头估价80—120万元,这是最低和最高价之间的一个区间价格。这种估价比较保险,能避免低价低售的风险,送拍人也比较容易认同。但这种估价是站在很保险立场上做判断,当然一定比较保守和预期指望有时过大,所以拍不出去流标的可能性常有。事实这种指导性估价能拍出去的拍品一般在50%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东西拍不出去而流标。
另一种估价方法为策略性估价。故意将石头比市场现行价格评估的低些,甚至很低,借此来吸引买家。送拍人和拍卖行之间的估价冲突常发生于此,不少寄售人怕低估会产生低售而造成损失,这需要拍卖行耐心做工作。我在福州见过福建民间艺术馆的夏浈女士,福建东南拍卖行拍寿山石好象就是和她的艺术馆合作。听她讲每次拍卖前都要花很大力气反复劝说送拍人将石头客观和策略估价,我看过不少东南拍卖行拍卖图录,看到上边的石头起拍价格低的我都动心了。
应该说知名且规模大的拍卖行一般都会选择策略性估价。这样的拍卖行实力强,人脉广,旗下卖家聚集众多,事先知道有相当部分的人对拍品志在必得。另其有能力做强势媒体和广告推广宣传。对拍品的低起价不在乎,因为很多时候低价才会带来高售,拍卖中最后拍价比原估价高一倍到几倍的情况比比皆是。
小型和缺乏实力的拍卖行,争取拍品困难,往往将就寄售人拍品估价高的要求,常常会因为估价过高,背离市场预期,最后卖不出去流标。说到这里一块石头选择什么样的拍卖行,怎样估价就基本上说清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拍卖行打交道要警惕。现在道德沦丧“天下乌鸦一般黑”,那个行业德行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少拍卖行胡吹乱侃拉卖家,把价格抬得神乎其神,其目的可能只收拍卖图录费和服务费。根本不在乎东西能不能卖出去,或者根本就没打算拿去拍,只为骗这可怜的“一口”,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更为凶险是送拍人的拍品故意被设局低价售出,还有拍品不翼而飞。和拍行打交道须小心为上,尽量找有品牌的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