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 珍石艺苑三兄弟
(2012-01-16 16:39:00)
标签:
郑氏青田珍石艺苑巴林石石头杂谈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珍石艺苑”这个品牌在中国四大名石中赫赫有名。其在所在地浙江青田地界如雷贯耳自不必再说,在寿山、昌化、巴林石行内也是尽人皆知。这不仅仅是因为珍石艺苑生意做的火,所藏好石头多,品种丰富,有些还是稀世珍品。如寿山田黄石和荔枝冻石精品,昌化大红袍和田黄地鸡血精品,巴林夕阳红鸡血和鸡油福黄石精品,还有青田黄金耀和封门青石精品等。别的石头不算了解,在巴林石中“珍石艺苑”实力肯定是靠前的几名之一。2011年巴林石集团竞卖鸡血原石,价格最贵上千万30多斤一块的就是其整走的。珍石艺苑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但说珍石艺苑真正出名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个名称之后三兄弟铁一般团结的传奇故事。
“珍石艺苑”的前两个字“珍石”,其实是“郑氏”的谐音。郑氏三兄弟郑胜亮,郑胜伟,郑胜平合手创立了这个带有亲情和血脉相连的品牌。这不算奇怪,“家族”式的企业中外比比皆是。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三兄弟不分彼此的亲密和团结,用东北人的话讲那是“钢钢”的。在各种有关石头抛头露面的场合,老大郑胜亮总被问:“你哥哥怎么没来?”,最小的弟弟郑胜平屡屡被打招乎:“你弟弟呢?”中间的老二更被始终无大无小地叫着。三兄弟长得太像,不熟悉弄错了也不奇怪。有趣的是怎么喊错了这三兄弟都不做任何解释,总是笑笑应承下来。这件小事多少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三兄弟多么如同一人。据我所知三兄弟虽然各自有石头店,但店铺并排相连,共同使用“珍石艺苑”同一品牌。外面有事三兄弟中总有一人留下“看家”。采购大件原石或买重头大货都是共同投资,雕刻一件重要作品也总在一起磋商讨论。这种“团队”力量使他们更有实力去进行市场竞争,攻城掠地,并在集思广益中正确抉择减少风险和迸发灵感,产生更精彩的石雕艺术作品。当然古往今来兄弟情深意长的故事颇多,这也不算什么特别。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利益上兄弟们能始终心态平和,齐心协力共守一份基业,共同向前发展。特别是当事业兴旺发达,财运滚滚时兄弟之谊仍痴心不改,始终不弃不离,这已经不光是亲情伟大了,更闪耀着人性的伟大光辉。一位法国哲学家说过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性贪婪的本能会暴露无遗,能够超越这种人性弱点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
珍石艺苑开在青田山口镇,这里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青田石的主要产地。郑氏三兄弟成长的村庄离山口镇只有十几里,自古就是青田雕刻世代相传之地。老大郑胜亮15岁开始在村里学习石头雕刻技艺,一年后就离开故地背着石头到处跑着卖。数年以来没赚什么钱,倒是对石头开始有了深入了解和认识,也初步知道了石头市场是怎么回事。20岁时拉扯着大弟弟到山口镇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石头经营创业。过了几年小弟弟也加入了进来。郑胜亮手把手教弟弟们学习雕刻技艺和营销方式。从以往卖成品石头,改为选原石自己再雕刻加工出售。几次巴林石原石雕刻创作效益倍增的成功尝试,让他们获得莫大的喜悦。收入也在明显的增长,这更坚定了他们走石头雕刻创作这条路的决心。在之后正是全力加入新兴的巴林石市场,才让郑家兄弟日后真正比翼齐飞,大获成功。
现在的珍石艺苑藏有四大名石和多种“新生代”石头数千块,价值过亿。其中至尊名品甚多,随便拿出一块都是成千上百万的价值。值得称道的是珍石艺苑在青田,却从不拘泥青田石。是巴林石使其脱贫致富,但并未固守其中。除寿山、青田、昌化和巴林中国四大名石,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四川和西安翠绿石,浙江本地仙居石和晋云石,以及辽宁、河南、甘肃、青海、江西、广西、广东等地的冻石和奇石。体现出一种兼收并取,石头研究、雕刻创作和经营合为一体的开放进取态度。这些新兴石种不乏精美至极的佳品,让人佩服郑氏三兄弟一直很超前的独到欣赏眼力。这种由名家带动新兴石种的发现与发展,为中国传统石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活跃了石头市场,丰富了石头文化的内容,使国内石头市场后继有“石”,不愁没得“玩”.
珍石艺苑虽偏与一小镇,但“巷深酒香”,每天引来国内外宾客如云。任何时候到店里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或客商。三兄弟也永远是面带微笑,谦和儒雅地和大家一起赏石谈石,享受把玩美石的幸福时光。更在把酒言欢中,抒发石业发展的豪迈气概,以及石文化光大的无限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