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巴林石与其它名石
(2011-01-23 14:52:37)
标签:
田中角荣巴林石寿山石名石青田石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巴林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又同是中国国石候选石。这四大名石居中国印石之首,无以匹敌,代表着中国最优秀最精深的名石文化。四大名石之间关系紧密,交流频繁,经常相互间举办学术研究会议与大型论坛,还共同参与一些有名的宝玉石展示与展览。特别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与中国宝玉石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名印石雕刻艺术展”,每年一届由寿山、巴林、青田、昌化石产地轮流承办。四大名石齐聚一堂,都拿出看家宝贝,争芳斗艳,盛况空前。四大名石材质都为单科晶系的叶腊石和石英,硬度普遍1-2,软硬适中便于手工雕刻。而玉石硬度一般6以上,玉石之冠翡翠则高至7,坚硬的非借助机器才可以搞得动。硬度是印石与玉石相区别的根本,在其它质地构成方面区别不大,在中国古代一直将石与玉统称为玉。另外四大名石质地又大体同为透明与半透明的晶体,结构细腻灵透,外表多具有珍珠般光泽或蜡烛般的油脂亮感。还有四大名石个个色彩丰富,颜色多变,俏丽可人。正是这些共有的特性才使这几种石头统被归为一类宝玉石,共同被列为中国名印石至尊。
一、巴林石与寿山石
四大名石中产于福建福州的寿山石与巴林石关系最“铁”。以前已提到过巴林石产出后大多流入福州,经寿山石雕刻师之手加工为印章或雕件成品,然后再返销回内蒙古,以及流向中国各地。只有很少量直接切为方章无须再雕琢的巴林石,还有由内蒙古本土雕刻师创作的极少量石头留在原产地。因此虽然有巴林与寿山石品种之别,但两种石头在雕刻题材选择,雕刻风格和水平上完全一脉相承,无所差别,都是同一帮寿山石雕刻师下的“蛋”。不仅如此,现阶段同时收藏或经营寿山石、巴林石的藏家和商家比比皆是,你我不分,这部分藏家与商家则占据巴林石收藏和流通市场最主导的地位。从历史上看,巴林石与寿山石开始产生交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巴林石开始开采时即已起步,石头产出后总是要拿去雕刻和加工,而且那时候石头不值钱,全靠雕工增值,要大刻特雕,找寿山石雕刻师是必然选择。但雕归雕,寿山石行内很长时间对巴林石都不屑一顾,完全不以为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寿山石开始显露出资源不济的疲态,石头价格逐步上涨。这时寿山石有不少商家偷机取巧将成本低廉的巴林石冒充为“寿山石”,那个时候流向福建外其它地方的“寿山石”相当数量为巴林石。两石品质很相近,懂得寿山真正有修炼的藏家也不多,又没怎么见过巴林石,极少有人能识破。直到2000年左右,在巴林石集团的强力推广和宣传下,更因为巴林石天生丽质,品质优秀,不可能长期只待“闺中”,此时已开始崭露头角为石界和收藏界知晓。这时起巴林石才扬眉吐气,挺直腰杆,从寿山石的“替身”中走出,开始堂堂正正地“做人”。现在巴林石与寿山石早已并驾齐驱,声名同在,再也没有人敢说巴林石不如寿山石之类的话了,而在早年这种说法见诸于公开出版物和书刊不绝于耳。
巴林石与寿山石虽同质相近,但也互有很突出的各自特色与个性。以前已谈到过巴林石质地更清透和晶亮,光泽和质感更接近水晶与琉璃的感觉。色彩也更鲜艳和丰富,石头更具秀雅灵性和清纯境界。相比之寿山石则质地更细腻密实,显得更凝润和更有磁性,更接近珍珠和玉石的光泽和质地。另外巴林石地子多色带和色雾,纹脉浸染渲泄雾状和飘忽跳跃线状比较多,而寿山石在这方面则不太明显。既然是有色脉寿山石也不透明,而巴林石的色脉和色雾都很通透。此外寿山石品种更多一些,共有高山、旗山、月洋三大系,以及田坑、水坑、山坑、旗山、月洋五大类,每类旗下又分出共165个品种,让人眼花瞭乱,很难搞清楚。寿山石田坑石的代表“田黄”,目前可谓是“石中之王”,在四大名石中被捧为至尊极品,最受追捧和瞩目。田黄石是掘性独石,在潮湿田土中被埋千百万年,质地被浸润的杂质尽失,分外脂润和温和。而巴林石向来缺少独石,即使零星有一些独掘石,也因土质干燥而被浸润的细腻度有限,另有一些暴露在原野之上的独卧石虽久经风侵雨淋但质地也改变不大。还要提到寿山石的水坑石因石层千百万年被水浸泡,质地被“雨露”的非常细腻、温润,整体上明显比寿山山坑石品质要好。而巴林石以旱地山料为主,没有经年受水浸的“水坑”品种,因而细密度,晶体厚实性上稍逊于寿山水坑石。巴林鸡血王石地子显牛角色深灰,血色红灿浓艳,色脉奔放,是巴林石中极品,价值现已颇高,精品每公斤已数百万以上。但目前市场价值仍与寿山田黄有很大差距,同等重量精品田黄价值应在数千万左右。寿山石中的荔枝冻现也身价不菲,早已按克计价,卖价也比巴林冻石贵很多。从这个角度说巴林精品石仍有非常可观的价值上升空间,早晚有一天会追上寿山石。
还有最重要是寿山石历史悠久,已有700多年不断传承。文化传统深厚,其积淀的精神底蕴显现着的人性光芒。看寿山石总能体会到其丰富的文化内含和历史风韵,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比之巴林石发展历史太短,现虽品牌价值与寿山石不相上下,但体现在经济价值上为多,石头的文化内含和精神积蕴还远远不够深入,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巴林石也终将更具有文化气质和精神光芒。特别是巴林石现有其它三大名石不具的根本优势——资源的长续永存。寿山、青田、昌化资源已近枯竭,唯有巴林珍惜资源,保护得力,至少还有百年的续采期。每年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新品上市,保持市场的持续流通与交易活跃,在未来石头市场上绝唱的唯一主角必是巴林石。
二、巴林石与青田石
巴林石与产于浙江青田的青田石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同样因为早期巴林原石要流向擅长雕刻的地方,而青田石早在明、清两代即已用于雕刻印章,经历千年石雕技艺现仍经久不衰。青田石雕以多结构和多层次镂透雕大件山水、花卉为王,精雕细镂为青田石雕的主要特色。早年巴林原石也有相当部分流向青田,市场中现仍在流通的许多巴林石大件作品都是青田雕刻师所为。现巴林石集团办公楼前厅,以及巴林奇石馆内摆放的许多大件巴林石雕件,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作品。现虽然不能肯定会不会仍有巴林原石到青田雕刻加工,但因原石资源已太昂贵,很少有人愿意再做大件东西,巴林石与青田石的“密切”往事可能早已归于沉寂。
巴林石与青田石收藏与流通交集甚少,不象遍布中国几乎所有的寿山石店或多或少都有巴林石,但在这些店里却很少再见到青田石。据说青田石现产量极少,当地石家都不够“玩”,很难再流向异地。收藏巴林或青田的藏家也极少交叉收藏,只是到了浙江青田当地的部份石头店,特别是山口镇上的一些石头店会有巴林石与青田石的“混搭”经营。象在青田的巴林石名家王雄平、夏大博,以及郑胜平、郑胜伟、郑胜亮三兄弟开的“藏一楼、博宇斋、珍石艺苑”,则主要以展示和经营巴林石为主,青田石反而退居其次了。早年巴林石名声不响石头不好卖时,巴林石老总每年都要多次亲自“下江南”,跑到福州、青田推销石头。上面提到的几位青田巴林石名家就是当时比较早介入购买巴林原石,特别是鸡血石,最后“笑到最好”而发大财的。因此在巴林石发展前期青田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由此流转的巴林石数量很多,而且经青田再转去台湾及海外的巴林石也很可观。就是现在青田也仍是巴林石重镇——王雄平的“藏一楼”是藏有巴林鸡血石精品最多的地方。
青田石与巴林石相比较,前者可能色彩比较特别。蓝、绿色石头比较多,如封门青、蓝星、紫罗兰、蓝钉、南光青、夹青冻、兰花清、麦青等都是偏冷绿与蓝色调。色彩雅致怡静,质地清爽温润。而巴林石向来缺蓝少绿,冷色调的石头极为稀罕。另青田石质稍硬,相当一部份达到3以上硬度,不算太好雕刻。再就是青田石实地彩石为多,不够透明晶莹,比较通透灵秀的冻石比较少。还有相比较巴林石雕刻作品,青田石普通“个头”比较大,大件作品为多,除很少的精品外,大多数价值不高。因巴林石如今已多为寿山石雕工创作及加工,雕刻日趋简要、流畅和圆润。相比较青田石至今仍未怎样改变的“精雕细刻”,有些繁纷复杂,多少有点啰嗦和过于写实,两石在雕刻风格上现已有明显不同。
还有青田石同样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深远。明清之后的历代皇朝使用青田石印玺很普遍,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也很多有使用青田印石的记载,从这方面相比较巴林石当然是个“小弟弟”。
三、巴林石与昌化石
巴林石与昌化石最相近之处就是同样产出鸡血石,而四大名石中的寿山石和青田石则没有鸡血石这个品类。可以说鸡血石也是巴林和昌化最耀眼和突出的代表石种,提起巴林和昌化势必首提鸡血石,事实上鸡血也是巴林和昌化石的看家立业根本。巴林鸡血与昌化鸡血既有相近之处,也大有区别。昌化鸡血“冻”地较少,“实”地为多。冻地鸡血一般出自清中代之前的老坑,血色鲜艳,地子通透,有玻璃地、白玉地、藕粉地等,其中以“大红袍”血色贯顶,血石如一而至为尊贵,现在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也不为过。这部分冻地鸡血与巴林鸡血有许多相似之处,象“刘关张”红白黑三色鸡血,牛角冻地鸡血、白玉红鸡血、桃花红鸡血等不仅与巴林石同名,品相也十分类似。遗憾地是昌化鸡血冻地的数量甚少,近代已几乎无产,现更临近枯竭。昌化鸡血现在流通最多是新坑产实地不透明的鸡血石,尤其以俗称“水泥地”的暗灰地鸡血石为主,杂质和砂钉比较多,血红色不够鲜艳,看去十分暗淡。相比较巴林鸡血石质地整体上要好过昌化鸡血,特别是相对昌化石现为主体的非透明实地鸡血而言。巴林石也有很少量“大红袍”鸡血,同样血色彻底饱和,石即是血血即是石几乎难解难分。此外巴林鸡血普遍比昌化鸡血地子要更鲜透明亮,看上去更为清爽干净,痛痛快快,十分赏心悦目。象巴林白玉红鸡血白红分明,对比强烈,分外响亮。而昌化白玉红鸡血虽曰“白玉”,但地色仍显微黑不够爽净和明快。
昌化的其它冻石与巴林“重名”的很多,很可能是当初昌化石和寿山石的石头命名叫法影响了后来者巴林石。如昌化石羊脂冻、玛瑙冻、鱼子冻、芙蓉冻、牛角冻、灯火冻、瓷白、桃花冻等,在巴林石中也是常见的品种,反映出巴林与昌化冻石品相有一定的相近性。
此外,昌化石同样历史悠久,元代即已开采,明代初期昌化鸡血石已开始被实际应用刻印,至清代昌化鸡血石已被奉为贡品“国宝”。关于巴林石恢复开采的故事版本不一,其中有一个与昌化鸡血石有关。据说1972年9月中日建交,周恩来总理将一对昌化鸡血印章赠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国礼。据说就是在这次与田中角荣同行日本客商的交谈中,周总理知道了内蒙古东部也有一处产出鸡血石。后马上派人去了解调查,再责成轻工部和当地政府出面安排生产。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机缘巴林石的开采也许还要推后,这也是巴林石与昌化石一段美好的佳话。
昌化鸡血的精品石目前市场售价与巴林石鸡血精品不相上下,而且有些更高。不少藏家都同时收藏巴林与昌化鸡血,在国内大量的石头商铺中也常能见到巴林鸡血与昌化鸡血并立展示,两者是既有竞争又“血性”相通相依的“好兄弟”。
应该说四大名石各自都有独特优势和突出特色,说谁绝对好坏无疑是偏激和不客观的。正因为各大名石所具各自特殊不同的风彩,中国名石百花园才会这样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还有任何一种名石的市场价值均呈动态状,会随着不同时代,不一样的地域,不同的市场标准,以及不同喜好的人群不断变化。有时同一块石头都会因上述原因不同而评判结果大不一样。
四、巴林石与其它“印石”
近年来也有不少形形色色的“外省石”在石头市场上时有流通,见到过的有河南黄冻石、青海冻石、丹东冻石等,还有一种有一点点象巴林红花冻的石头,也常常很露脸,在低档石商铺和地摊上经常能见到这种石头。问了谁也不说是那里来的,有人说是从国外弄来的。这些石头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什么名气,多数仅能在地摊“安家”。另外品质也非常一般,现在还暂不为人们所看重。有的石头虽然卖价也还可以,象河南黄冻石据说一方精品印章也要上百万元。但没有什么品牌影响力,据说已绝产,看不出其有什么发展前景。可以说目前在国内虽然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新面孔”石头,但无一能赶上四大名石的材质品质。即使个别石头还算质量不错,但也因色彩单一和出产有限而难成什么气候。今后即使是能出现比较好的新石头品种,如果没有实力强大的机构做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也很难有一席之地。巴林石之所以能跻身于四大名石之列,完全是巴林石集团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安排了大量有影响的展览和活动,正式出版了大量书刊,持之以恒奋斗才得以今天功成名就的结果。收藏巴林石免不了会遭遇四大名石之外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石头,既要冷静客观地对待,不轻易否定,也不应该轻率接受。应该看到巴林石也是从藉藉无名开始后来才成长为光芒四射的一代名石,不能彻底否定还会同样有 “好石头”再次出现并得到成长。但也别盲目投机并不具备真正价值的“便宜货”,以免吃亏上当,浪费钱财。即使个别石头还算可以,也要看其资源后续的能力,是“昙花一现”还是能长期发展。此外还要看这种石头品种是否多样及色彩是否丰富,单一品种和单调色彩很难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也就是投资价值不大。再就是要观察和了解有没有极具实力的强势集团介入和操作,任何商品在市场上的成功都要靠品牌的竞争力,而打造品牌又是个长期的策略行为,需要大量投入资本的事情,没有眼光和实力根本做不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