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滩涂上的盐蒿子

(2008-09-26 18:57:05)
标签:

文化

滩涂上的盐蒿子

文:秋雨滩涂

在我的记忆中,在沿海滩涂潮间带上,生长的一种特有的藜科植物,幼时其叶为圆粒状肉质物,外观秀丽诱人,形似珊瑚、色若翡翠、晶莹剔透、润如珠玉,其肉与常见的仙人掌相似,用手指轻轻一掐,就会流出琥珀色半透明的液汁。而且幼茎粗壮肥嫩,适时采摘的嫩头可以食用,家乡人通常把它称之为盐蒿菜。记得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从遥远的岁月,你盘踞在度荒的年代,孕育在隆冬的季节……,我把鲜嫩的你和春天一起装进篮子,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品尝你的清爽和苦涩。在今天甜甜的日子里,更应该咀嚼你的苦和乐”。

盐蒿子是湿地上的先锋植物,是遍及盐碱地上最大的野菜家族,堪称荒原之魂。关于盐蒿子,还有一段令人感动的传说。据说;薛仁贵征东曾路过黄河入海口处,当时追兵紧追不舍,造成军粮接济不上,兵士们饥寒交迫,形势十分危急。幸好发现了盐蒿子能够充饥,大军才转危为安。后来东征胜利,薛仁贵设宴庆功之时,不禁又想起盐蒿子的功绩,令人采来摆上宴席,并将其冠名为“皇席菜”,百官品后众口称赞,从此以后,逢宴必备盐蒿菜。盐蒿子在沿海地区一带,生活困难时,人们也常常用它来充饥,后经过厨师加工改良,吃法越来越多。此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氨基酸,具有防癌、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作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盐蒿子学名盐地碱蓬,又名碱蓬草、黄蓿菜、黄须菜、皇席菜、黄茎菜,是滩涂盐碱地上常见的典型盐生植物。盐蒿子主要生长在还未完全脱离海水的高盐的莽莽潮滩上,当任何植物都不能生存时,盐蒿子却担当起冲锋陷阵的绿色勇士,率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繁殖,它每一时每一分都在追随着大海的踪迹,当滩涂以每年数十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时,盐蒿子也亦步亦趋将嫣红的身影摇曳于波涛边沿,像一排排忠诚的卫士捍卫着祖国广阔的海疆。

春天到了,针状的嫩苗开始从盐碱地纷纷探出头来,呼吸着湿润的泥土清新,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青春的热情,拥有天生的霸气,艰难奋力地生长着;盛夏枝叶扶疏覆盖旷野,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绿得让你心动神迷,翠绿得让你眼波流转,给滩涂注入了生命和活力;到了深秋时,盐蒿子上半身籽和枝叶一派血红,犹如无边的红云铺地,当大潮覆盖时仍然棵茎笔直,退潮后仍然嫣红似火,好像落花落下的红霞在海陆间燃烧,会震惊得你不能眨眼,在这静与动的绝妙的潮涨潮落之间,构筑了又一道亮丽的特色的风景线;冬天是滩涂上是寂寞的季节,西北风夹带着雪花在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卷过,发出野兽厮打般的呼啸,那单薄,瘦弱稀稀疏疏的蒿草,在凛冽的寒风中抖动,显得有点萧索荒凉,缺少些许生机。

在六十年代的“瓜菜代” 困难时期,盐蒿子见证了浩瀚滩涂的艰辛苦涩。它从饥饿中整整拯救出我们这一代人, 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童年对我来说,吃盐蒿子可以说是一种无奈。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提着篮子,去海边滩涂上采摘盐蒿子头。从吃嫩叶到氽叶子晒干菜,那时候由于过多地摄入盐蒿,脸色常常出现了浮肿,我真是吃腻了盐蒿,甚至恨透了盐蒿。吃水煮盐蒿子是不用放盐的,因为盐蒿的茎、叶里含有盐分,实在是食之无味,只能无奈勉强咽下。在那个年代里,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盐蒿子,是为了填饱肚子,由于没有油,也没有那么多的作料来进行调味,只能吃出盐蒿酸苦咸涩的味道,原有的清脆和鲜嫩却自然地荡然无存了。

当你漫步在这快红绸铺地的地毯上时,最能领略到一定是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超然意境。盐蒿子的红,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红,红得那么迅速快捷,好似天幕上打翻了颜料缸,瞬时间将天地间泼染成通红一片。而且红得那么正,红得那么另人心醉,红得让人有些窒息,铺天盖地的全是那种红

 孱弱的盐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如此蓬勃和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是大地坚强的女儿。它用一种轻松、一种淡淡的心绪,对待自己的一身。它不择地形、不畏风雨、不怕旱涝、不惧盐碱,在湿地滩涂中生生不息,它却用倔强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土壤中,它经受着碱的渗透、盐的浸润和海水的冲刷、烈日旷日持久地炙烤狂风暴雨肆意蹂躏和无情摧残、飞禽走兽无休无止地践踏。可它还是严阵以待,却从不低头、弯腰伏身,因为它已经有了自己的躯干,只能拼尽自己的力量去抗衡,只要有口水润根,蒿草它都会血脉贲张地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唯一的信念就是战斗着死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把自己的有限生命洒落在这片熟悉的热土里,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最美好的家园。

我爱这片延伸出来的红色滩涂,更爱红色生命的盐蒿草,因为岁月的艰辛磨砺了它坚韧的性格,而苦涩无奈的经历却焕发了它崇高的理想。

 

                                             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