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韵的发展历史与规律(评论)

(2013-12-10 16:10:52)
标签:

健康

分类: 诗词、文学

   诗韵的发展历史与规律

 

   在当下,一些年轻人说起诗韵,则满头雾水,不知为何物,究其原因,实为诗韵的发展,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已经脱离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一些年龄稍大的人,又奇货可居,顽固不化,开口闭口《平水韵》,以700多年前的《平水韵》来限制、束当代格律诗的写作,实则又是刻舟求剑,落后于时代。研究诗韵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对诗韵本质的认识,有助于诗歌的发展。

   

    一、诗韵的发展史

    诗韵的发展,大体来说经历过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方便于人民群众,从繁到简:

    1、从隋朝到唐朝;

    2、从唐朝到宋朝;

    3、从宋朝到清朝;

    4、从清朝到1958年;

    5、从1958年到1965年;

    6、从1965年到1984年。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把用韵情况分为193韵。

    唐朝,《切韵》的分韵过于琐细,到唐朝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北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细分为206韵。但在实际中,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南宋末,平水人刘渊。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

    清朝,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对全国的普通话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也为后来诗韵的进一步改革归纳制定了标准。
    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诗韵新编》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诗韵新编》,1981年、1984 年再修订,
    1989年10月第二版。
    2002年10月第9次印刷。
    《诗韵新编》编有十八韵、十三辙。修订后的《诗韵新编》只取十八韵,并配有《通押后的十八韵与十三辙对照表》。
    诗韵的发展轨道可以这样描述:隋朝,《切韵》,193韵——唐朝(合韵)——北宋,《广韵》,206韵——宋末,《平水韵》,107韵——宋末,《平水韵》,106韵——清朝,《佩文韵府》,即《佩文诗韵》,106韵——1958年,《汉语拼音》,24韵——解放后,《诗韵新编》,18韵。
    由诗韵的发展轨道,可以得出规律:时代发展,诗韵在向简单方向发展,与人们生活实际相适应。
二、《平水韵》的结构,共106个韵
(一)平声分为上平和下平,共30个韵,其中上平15个韵,下平15个韵
 
上平15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15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二)仄声分上声、去声、入声,共76韵,其中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上声29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麇(雨)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善)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
 
去声30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置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褥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钖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三、《平水韵》功劳
    《平水韵》把《切韵》的193韵、《广韵》的206韵整理为106韵,为我们提供了大大的方便,功劳是不可否定的。
   
   《平水韵》的缺点
  《平水韵》虽然把两百多韵整理归纳为106个韵,带来了大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缺点:
    1、韵仍然太多。
    2、许多可以合并的韵没有分开,如东和冬、支和齐、萧和肴豪等。
   五、汉语拼音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对全国的普通话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也为后来诗韵的进一步改革归纳制定了标准。

《汉语拼音》中韵母24个: e, ü,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六、《诗韵新编》的内容:
    把106韵归纳整理为18韵,是一次大的飞跃。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ü。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 ü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七、《诗韵新编》的成就
   把106韵归纳整理为18韵,是一次大的飞跃。使我们所用的韵和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更相符。
应该说,《诗韵新编》是以现代汉语拼音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对〈平水韵〉进行归纳总结而得来的。

《汉语拼音》共24个韵母,而《诗韵新编》仅18个韵,这是因为在《诗韵新编》里,把ei和ui、ou和iu、ie和ue、en和in和un和un 、eng和ing进行了合拼,但又把i分为支、齐两韵,故得18韵。

   有比较才有鉴别,从《切韵》的193韵到《广韵》的206韵,从《平水韵》的106韵,到《诗韵新编》的18韵,我们很难想象以前我们的先人在写诗时是一个多么复杂而痛苦的事情。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仍然有人坚持以《平水韵》作为标准来写格律诗,而不用《诗韵新编》。这和刻舟求剑有什么区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诗韵新编》存在一个旧韵的遗留问题,就是保留了入声。

   八、《诗韵新编》的存在的问题
   《诗韵新编》修编的依据就是《汉语拼音》和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所以,虽然《汉语拼音》有24韵,而《诗韵新编》只有18韵,这是《诗韵新编》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同时, 《诗韵新编》修改得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仍有一些出入,换句话说,就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1、把i分为支、齐两韵。支、齐两韵本来合为一韵就可以了。
   2、既然是要方便群众,是要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整理,如o、e、uo可合为一韵,en、un、eng可以合为一韵,in、ing可以合为一韵等。
    3、保留了入声,使人们在用韵时容易产生麻烦和混乱。
   九、诗韵的发展和修改方向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诗韵也要发展。
   1、《汉语拼音》和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是诗韵发展的依据和标准。
   2、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以方便于人民群众,是诗韵修编的主要方法。
   3、废除入声,把所有的入声字归类于平声和仄声。
   4、按照《汉语拼音》的四声,对诗韵也划分为四声,其中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5、排序要按照《汉语拼音》里韵母的顺序来排。
 依据上术五个条件,我们可以把新的诗韵这样来修编:
 共15韵:
   一 麻,韵母 a
   二 波,韵母 o、 e
   三支,韵母 i (包括七齐)
   四 姑,韵母 u
   五鱼,韵母 ü
   六 开,韵母 ai
   七 微,韵母 ei、ui
   八 豪,韵母 ao
   九 侯,韵母 ou、iu
   十 皆,韵母 ie、ue
 十一 儿,韵母 er
 十二 寒,韵母 an、ang
 十三 痕,韵母 en、un、 ün、eng
 十四因,韵母in、ing
 十五 东,韵母 o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治腰腿痛方
后一篇:疮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