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建以木构架为脊梁,有四种结构形式

(2008-09-17 17:21:42)
标签:

建筑

斗栱

古建

模数

梁枋

中国

1,台梁结构  台梁结构是由立诸顶着

梁架,梁架承负着檩桁,檩桁再承负着屋面重量,这种结构方式北方较多.

2,穿斗结构  穿斗结构是每一根柱直接顶着一根檩柱间由穿带连结,其优点是节省梁用的大料,柱径也不须要太粗.这种结构江南各省特别是四川多采用.

3,杆拦结构,此种结构特点是用柱支起一米多高的平台,再在台上建房.此种结构优点是防潮,防止动物侵害.西南少数民族多菜用此结构,如傣族,苗族等.

4,井干结构,此结构建筑多流行于林木产区,四面墙垣是由原木叠累而成,每层平面井字型。

2, 平面构成法则.  中国建筑崇尚中轴线左右对称的美学法则.显的稳重,庄严,肃穆.北京故城以永定门,前门,三座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神武门,景山,钟楼,鼓楼为中轴线,旧都的主要建筑全在这条中轴线上.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南北向街道都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故宫办政务的宫殿,厅堂和生活起居的东西宫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在世界首屈一指,独一无二.它的平面构成的法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办政务的大殿座落在一天安门至神武门的中轴线上,东西宫在它的左右两侧.[2].

3, 中国古建独特的设计与施工.  中国古建设计时一般不画图纸,每个部件的造型都已定型,每一部件规格,尺寸都用固定’’模数’’换算.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已有了’’考工记’’一书.对当时的建筑已有详细的记载.到了宋代我国建筑有了’’木经’’,’’营造法式’’,两书.特别是’’营造法式’’一书,成为了当时的建筑法典.它搜集,并总结了历代前人的经驗,对各工种的用料,样式,计算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之规范化,标准化.比如大木作,规定了’’’’,’’’’,分八等,把材的尺寸大小分成八种规格,按建筑的大小主次决定施用哪一种规格的材,此材一定,各种构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定,设计省时,用料适当,工料标准统一,保证建筑风格样式.到了清朝,工部的’’工程作法则例’’便是当时建筑法典.在这部法典中,对当时建筑规定了两个等级,标准,即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对两种建筑设计的标准,模数作了明确的规定.大式建筑以’’口分’’[斗口]为模数标准,小式建筑以’’柱径’’为模数标准.甚么是口分,就是平身科每攒斗栱的座斗在面阔方向所开刻口的宽度.房屋的面阔,进深,柱高以及很多部件的尺寸,都用口分来衡量.比如规定,柱径六个斗分,柱高六十至七十斗分.小式建筑,以檐柱的底径为模数标准.比如规定,檐柱柱高为十一个柱径.,,,檩及很多构件,都用柱径来衡量.[3].

中国古建施工一般不用图纸而用’’杖杆’’,俗称排杖杆.所谓杖杆,就是一根不易变形,四面刨光,截面二尺见方的长尺.杖杆又分总杖杆和分杖杆两种.分杖杆截面为一寸见方.排杖杆前,工头们一起对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反复研究,计算,经过核实,没问题了,再把它刻在杖杆上.用它排尺.建筑物的面阔,进深,柱高及出檐,分别刻在四个面上.其它构件的尺寸刻在分杖杆上.

4,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  中国古建按规格,等级分为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两种.大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府衙,上层社会府第,庙宇,祠堂以及其它纪念性建筑物.其特点体量大,规模大,材料好,质量高,制作考究.小式建筑一般用于住宅,民居.店铺和其他杂用房间.其特点体量小,规模小,用料,制作不太考究.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在样式上和构件施用上有所不同.

大式建筑. [1], 屋面常用庑殿式亦称四阿式,歇山式,也有硬山式悬山式,重檐单檐都有.屋面瓦作用筒瓦骑缝,琉璃瓦或灰瓦,正脊,垂脊,戗脊上一般饰有吻兽.[2], 大式建筑檐椽用两层,檐椽和飞椽亦称飞子.[3], 大式建筑一般使用斗栱,亦有不用斗栱者.[4], 大式建筑一般施用随桁枋,随梁枋.[5], 大式建筑梁架可大到十一桁.[6], 大式建筑平面用围廊,前廊或前后廊.[7], 大式建筑基座有时使用须弥座形式.[8], 大式建筑一般施用彩画.[9], 大式建筑以斗口为模数.

小式建筑. [1], 屋面常用硬山式,元宝顶,屯顶,亦有悬山式.只用檐椽不用飞椽,瓦作全用板瓦,只有一个正脊,不施吻兽.[2], 小式建筑不施斗栱.[3], 小式建筑不施随檩枋,随梁枋.[4], 小式建筑梁架最多施七檩.[5], 小式建筑一般不施彩画.[6], 小式建筑以檐柱底径为模数.

5, 中国建筑往往以屋面形式作为命名样式的标帜.如两坡,单坡,悬山,硬山,歇山,四阿式,勾联搭,平顶,盝顶,攒尖等.

6, 中国建筑各部位,各构件都有具体的固定的称,有些名称乍听很费解,实际都有出处,依据,或象形,或联想,只要理解了便不难记,比如大式建筑中的斗栱部件,,是指整个部件中最底部的大方块木,其形象像过去量具中的斗,故称为”,而其中的小方木,像量具中的升,故称为栱撑托左右两块升的方木,由于作成弓形,故称为”.由于时代更替,区域差异,个别部件有不同称呼,但大多数是共识一致的.\

7,则例诠释  在古建中有很多名词,这些名词是建筑物一些部位的尺寸比例关系,作为统一规定,确保建筑物的风格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