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

(2023-02-06 16:25:52)

余泽江 文艺七星 2023-01-24 08:00 发表于贵州

古时以农为主,每个节日都按农时安排。

中国人的祖先设春节的意义,在于人们辛苦了一年,该停下来休息几天,乐几天。大家玩一玩,走走亲戚,串串门户,消闲消闲。正月十五一过,春天就来了,农民就该准备播种了。依照祖先的惯例,春节期间,人们以娱乐休闲为主,为的是储备力量,迎接又一个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艰辛劳作。

我们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春节娱乐活动是些什么内容呢?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人,是无法设想的。

1954年,我5岁。到过年了,大人总要给孩子一些乐趣,至于玩具,一是没卖的,二是没钱买。妈妈爱子心切,千方百计也要让儿子春节过得快乐。我们家紧挨着321国道,汽车很常见。妈妈去挖了些黄泥来,用木槌拌溶,教我们制作小汽车玩。先捏4个轮子,再捏车身、车头。然后放在火上烘干,将木棒穿上轮子,车子就做成了,有了泥巴小车,我就一天拉着在院坝中跑,弄坏了又继续做。反正泥巴有的是,妈妈教了一次,自己也就会做新车了,而且还会在车身上做文章:捏一些小鸡、小狗、小猫之类的动物放在车上,玩得还是蛮开心的。

到了八九岁,我们春节的娱乐就是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五六个人或十多个人一起玩,欢快闹热。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先由一人做老鹰,排头人当鸡妈妈,其他人在鸡妈妈后边互相拉着前者的衣服接成长队。一声开始令下,老鹰扑向鸡群鸡妈妈要准确判断出老鹰扑的方向,全力保护鸡群并与搏击,不让老鹰抓到小鸡。而每只小鸡都要随鸡妈妈跑动,如跟不上鸡妈妈的方向和步调,就容易被老鹰抓住。被抓住的小鸡就算出局了,要被老鹰处罚,通常的是刮十个鼻子或弹十个指崩。如果大家认为鸡妈妈不得力,可以免除,另推荐一个鸡妈妈老鹰小鸡抓完,就算得了一场。所有出局的小鸡,每人给老鹰”“进贡一件物品,如老人给的零食或家里煮的洋芋等。

那时农村,除夕夜要接福接水。没有时钟,更没有手表,老人们说鸡叫就交更了。鸡一叫就要去挑水,意为新的一年喝上了新年水,能保证家人一年到头健健康康;鸡叫就得第一时间接财神,也就是到堂屋烧香、化纸、磕头、祷告,盼财神爷在新的一年把财送到家来。父亲给我们分工:老大、老三负责接财神,老二力气大,去水井挑水。漫漫黑夜,让我们坐到鸡叫,干坐着怎么坐得起?妈妈想了个办法,给我们兄弟三个每人发20个核桃。父亲用瓦片帮我们做个骰子,让我们丢骰子玩,骰子数字小的,就给数字大的一个核桃。当时我11岁,二弟9岁,三弟6岁,觉得这还很好玩。我和三弟要诚实憨厚些,不会耍滑。二弟心眼多,有算计。他得到核桃后马上就敲来吃,留两三个同我们赌,输了他就喊(欠),赢了他就马上将核桃吃了。结果,我和三弟的核桃都被二弟吃光了,我们知道上当了,从此以后不再同他玩这种游戏。

长到十二三岁,每到春节,就邀约一批同龄人找一家人的堂屋打瞎猫打瞎猫就是将一块布蒙着一个人的双眼,这人就被称为瞎猫,其他人满场跑着,瞅准机会用拳头打被蒙着眼的人。被蒙住眼的人要靠精准的判断和敏捷的身手,尽快抓住打他的人,这样,被抓住的人就又当上了瞎猫。如此轮番,一场瞎猫打下来,有的人当了七八次瞎猫,而有的人一次也没被抓到。瞎猫当的次数多的人,要请大家分享家里的好东西,如葵花籽、核桃、板栗、爆米花等。有时连大人也参加进来,甚至女生也跟着打,真有点男女齐参战、老少皆宜的味道。打瞎猫很激烈,也很野蛮,有的人力气大,打得很重,因此装扮瞎猫的人得多个心眼,一上场就要多动多跑,才能避开,而且要听觉好,身手敏捷,别人拳打过来,随风扫过去就抓住打的人,否则会一直抓不住人。打瞎猫的人也要机灵,瞅准空档,甩瞎猫一拳就跑,如果稍慢一点,被瞎猫抓住,自己就得当瞎猫。一场瞎猫打下来,人人满身大汗淋漓,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既享受了娱乐,也锻炼了身体。这是那时农村较为普遍的春节娱乐游戏。

还有一种农村娃娃独特的春节娱乐活动,就是大家约定好,到野外放牛对山歌。到了约定地点,先将牛放到山坡上,拾柴烧起大火。待柴火烧成炭,就将各自从家里带来的洋芋放在炭中焐着,火炭灰焐的洋芋比蒸的、煮的、炸的都香。洋芋一熟,开始对歌,唱赢的人奖励一个洋芋,唱输的人就罚去砍柴。如此往复,有的人洋芋吃撑肚,有的人砍了足够多的柴。疯够了,洋芋吃光了,炭火灭了,牛儿也腹饱腰圆,把剩下的柴禾平分,大家背着柴欢天喜地回家了。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儿时的春节。那时国家穷,人民也穷,可民风淳朴,这些原始、野性的活动,是农村娃独有的娱乐方式。

现如今中国人民的春节娱乐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看春晚联欢会、电视娱乐节目、看电影、旅游、猜灯谜、唱K等等。尤其是儿童的娱乐更是应有尽有:逛公园、游乐园……凡有孩子的家庭,玩具都堆积如山。看着今天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我脑海里再次闪现出儿时那段艰辛岁月。

这篇文章写于十多年前,我都忘却了。不知翟向平主编从那个废纸堆中扒出来发表在《七星文艺》上。咳,别说,读起来还觉得有儿时的年味。那时我们过年是穷、土、纯自然,而现在的孩子们过年享不尽的福乐,玩不够的花样。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享改革开放的利。感谢文艺七星,感谢编辑们把这篇埋没了的拙作让它面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