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沔鱼河之老鹰洞及天生桥

(2018-10-24 08:46:13)

                  沔鱼河之老鹰洞及天生桥

    其实沔鱼河得名是有渊源的,据说当年河里的四腮鱼相当出名,是要上供皇的,但是这个鱼非常娇气,只要换了水源不能生存,所以拿了很多次,还没有到京城就都死了,上面就下旨免了!四腮鱼即是现在所说的沔鱼(免鱼)由此得名!而那条河之前的名字叫不知河即不知道名字的河,也因为沔鱼而取名为沔鱼河!

       在那边风光最好的远远不是沔鱼河,而是还有一个洞,当地人称之为老鹰洞,为于毕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新村村,此洞在抗时期所发现,当时为了躲避战乱,人们就到处找躲避之地,就进了洞。里面景观特迷人,什么鲤鱼跳孔门,八仙过海,顶天柱,等等天然奇观。有成千上万的石钟乳,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最长有30多米,在1986年的时候被当地村民开发出来做旅游,据说开业第一天生意火爆,5毛钱的门票一天能卖5000元钱!后来第二天由于对坡镇和燕子口镇两镇数十名老百姓在里面打群架,被政府给关闭至今直到2001年的时候,在当时燕子口镇镇长赵敏等人的努力下,重新集起一个北大地质教授以及5位法国地质专家带着当时贵州电视台记者入洞进行考察(此事一度成为当地最为轰动的大事),事后都市报上将其老鹰洞评为贵州第一洞,只是由于当时交通的原因,开发旅游不了了之!是为憾事...........(现在交通之事已经解决,泊油路直接拉到洞脚下)

     老鹰洞从入口到出口全场13公里,分为前、中、后三个大厅:

        第一个大厅为前厅,可容纳500人以上,其主要看点有:观音坐莲、水帘洞、乌龟望石;
        
第二个大厅为中厅,也是最大的一个,至少可以容纳1000人以上,也是该洞最大看点,其景点有:八仙过海、千秋田、定海神针、佛陀引路、一柱擎天、金童玉女、鲤鱼跃龙门等(还有很多我记不得啦);
     第三个大厅为后厅,其面积比前厅**中厅小,主要看点是暗河亦称为阴河,河水不猛,但没人知道有多深,里面有非常好看的鱼,其鱼全身鲜白,嘴唇鲜红,有四足。当时那个北大教授说是一种远古的生物,具体名称我记不得咯。
     至于出口,那是在大银镇地界去了,而且从出口一出来就是那边的大硝洞,此洞为上下两层洞,里面最有意思的是有几条从洞顶流下的水,人站在水流下面淋水,几秒钟后水就跑开,不再淋在人身上,这个我试过,有点悬!

天生桥,位于七星关区林口镇,横跨在沔鱼河上,规模宏大,造型奇美,令人遐思。

天生桥

地理位置

七星关区林口镇

从鸡鸣三省到林口街上,再从林口街上到新庄,经过叠翠的山林、磅礴的万峰林和云海,到新庄亭、加嘎桥和三元洞,再踏上沔鱼河畔的一条便道,沿着历经千万年冲刷而成的沔鱼河峡谷下行不远,就是天生桥。

远远看去,天生桥就像一个巨大的涵洞,横跨在沔鱼河上,洞口的悬崖像一张巨猴的脸,而桥洞就像是巨猴张着的饥渴大口,轻轻松松就将这潺潺的沔鱼河吞噬了。

通过一座简易小桥,进入天生桥下,一段以伏流冲刷和自然垮塌而成的喀斯特溶岩景观,让人不禁感叹起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来。往天生桥内沔鱼河上下游两侧看去,景致也都别有洞天。在这里,只要变换不同角度,便会看见多个形状和大小各异的天窗,伴随日出日落,天窗景观也是随之而变。

天生桥内的地皮上,有一个发电站的遗迹,这里曾经为周边老百姓的用电提供过很多便利。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的一个小型水电站,主要管林口镇、燕子口镇的新庄、新田等村的用电。

在天生桥内壁高数丈的地方,便是天生桥最为神秘之处了。一棵一米多长的横杆,架在两个凸出的崖石上,横杆后面,一个勉强够一人通过的天然岩洞,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想象。

当地人都称那棵横杆为秤杆,八、九十年代时,还隐约看得见有秤绳。传言说,这是很久以前一个藏宝的地方,洞内具体是什么宝藏,谁也不清楚。那棵秤杆一样的东西,或许就是藏宝者做记号的。

当然,既然传说有宝,少不了引起很多人的好奇,有人曾经试图用长竹竿去捅秤杆,但是无一成功。2014正月,新庄村就有两个人想攀岩上去寻宝,但是他们才爬了一丈多高,就从悬崖上摔下来掉到河里弄伤了,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这件事又更加增添了这个小小藏宝洞的神秘性。

天生桥的景观不仅仅是眼前所见的这一点点,由于这一段的沔鱼河伏流一路明暗交替,在这一带组成了集天桥、伏流、峡谷、溶洞、天坑、瀑布、冒泉及卷曲石、钟乳石等为一体的雄奇瑰丽的溶岩大观。

沿沔鱼河下行,有一段伏流,当地人经常点着火把进去玩耍、抓鱼,下行250米左右之后,是伏流流出的地方,这里相对较为宽敞,人也可以出去,出去后就是一个约为几亩地的天坑,天坑名为响水坑,坑内植被良好,主要以野生乔木为主,灌木有樟树、枫树、桑树、青杠、岩哨子、毛竹,另外还有藤木植物和蕨类植物等,沔鱼河静静地穿天坑而过。也许是生态好的原因,响水坑内长出来的毛竹笋都要好吃点。

响水坑内还有很多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鼠狼、野兔、蛇及翠鸟、白鹭、野鸭子等,响水坑周边一些小溶洞中有岩燕、鹰和蝙蝠等栖息,河水中生长着沔鱼(四鳃鱼)、红嘴细鳞鱼、黄蜡丁鱼、小虾等。其中,曾作为贡鱼的沔鱼对生态和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沔鱼能在这个地方生存、繁衍,反映了当地生态的良好。

响水坑内特别合适避暑,里面还有一个地方叫封岩,旧时曾是庄稼人求雨的地方。沔鱼河一路沿响水坑流下去,又是一段伏流,据估计,这段伏流长度不低于5公里。河流一头栽进响水坑下侧一个叫落水洞的地方,就直接从渭河村钻出来,在那里就改名为渭河了。

新庄亭、加嘎桥、三元洞、天生桥以及近处燕子口镇的老鹰洞等这样一串连在一起的美景,一直都是藏在深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