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金刚经》

(2013-12-19 13:44:20)
标签:

经书

梦乡

度化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我读《金刚经》

 

 
    前不久,去一个有点名气的朋友家里,看见他的桌上有一本《金刚经》,问他:你信佛了?他说不信佛,但他说已看过几个版本的《金刚经》,比较下来,觉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刚经今译》译本最好,他推荐我去读读这本书,并说可以从书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提及佛经,总觉的虚幻缥缈,有着不可领悟的玄机。以前偶尔也翻过一些经书,全因其语言文字的晦涩玄奥,难以读下去,每次都作罢了。近来鄙人常思维短路,提笔无语,听到大师说可以从《金刚经》的书中找到创作的灵感,甚感兴趣,于是寻寻觅觅走了好几家书店,才找来这本书。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994年间的古印度(约当于中国周穆王时期)。内容是教主释迦牟尼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都是一些参佛悟道的精髓智慧,亦是佛教徒的必修课程。 
    看几段佛陀说的话,佛陀这样说:“诸菩萨摩柯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翻译过来:诸位大菩萨,应当像我说的这样来克服其烦恼之心。所有一切众生,诸如那依软壳而出的生命、在母胎中受形而后出生的生命、像因潮湿蕴育而成的生命、仅凭业力凝结而形成的生命、欲界色界中一切有物质形成的生命、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生命、一切有心识活动的众生、一切无心识活动的众生、一切既不好说他们有心识活动又不好说他们没有心识活动的众生,我都会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灭除他们的一切烦恼,使其得以度脱生死的大流。)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翻译过来:一切所有的相状,都是虚幻的,如果认识到所有的相状都不是真实的相状,那才是真正地了解到了如来的真正体性了。)
    ......
    多么智慧而又深奥的语言!佛陀说的都是哲学的语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王国维语)。哲学是讲智慧的学问,如果从智慧的角度来说,佛学是解决心和灵魂的问题,佛学和哲学应该有相通的地方。
   
    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书。看那本《金刚经》觉得有点累,因为似懂非懂,因为看了半天仍似在云里雾里。看了一会儿,我的眼睛便睁不开了,梦乡在召唤我。第二天清晨醒来早,我又拿起《金刚经》,没看几行,竟又迷糊起来,以为没睡着,看看墙上的钟,时间竟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怪哉!此书竟有催眠的作用!   
    几天来,粗粗翻阅一遍《金刚经》,知道一点大概的意思,就是佛法是要解决“心”的问题。《金刚经》提出“一切唯心造”,要“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的不安因素......这些做人的大智慧,古印度人在几千年之前就已提出,可见佛陀之伟大。唐代的玄奘和尚历经千辛万苦,几十年异域苦读专研,从西天取回了这些经书,亦见古人都知道要安顿好自己的一颗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借助佛陀的力量。
    想想我等世俗之人,在世间有很多贪求,遇到烦恼时不知道反省自己的内心,才苦恼无数,其实心贪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但是,“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源于内心的觉醒和顿悟,这些禅理,世间只有少数人才可以悟空悟透,芸芸众生可能用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会悟觉悟醒。你想想看,不少已经走入佛门的高僧,后来不也是为了一份未了的情缘,又投入红尘来寻死觅活——唐代的辩机和尚曾帮助玄奘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而名噪一时,后来却为高阳公主走上了断头台;时僧时俗的奇人苏曼殊,工诗善画,通谙几国语言,常在古刹青灯下握笔奋书,又在柳巷花楼中寻找一份安慰和平静,三十多岁时便憾恨离世;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更是带着一腔的悲情走入了冰凉的青海湖水中......这些佛门弟子,都是人类的精英,如此下场,总让世人惋惜无限。
     
    几次捧上《金刚经》,看上几行字,都让我很快入梦,《金刚经》倒是有安心助眠的作用。佛渡有缘人,看来,我心陈杂太多,离佛祖太远,今生找不到一条可渡的船去佛陀的彼岸。但我想,平凡的你我,要是能从经书中读到一丝安宁,几许平静,或者助你我睡一个安稳的觉,也是很不错的了。
    创作的灵感还是没有找到,知道一切不安源于内心,懂得这些道理,那就慢慢修理自己,度化自己吧。  
 
 
 
链接我的相关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260cc0102e5ig.html  未来的世界可能不再需要你(少儿不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